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大家解答装甲联队将军搭配阵容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装甲联队将军搭配阵容相关的问题,我将全力以赴地回答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1942年3月26日 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隆美尔元帅的北非军团中有多少德军部队,装备如何?
隆美尔元帅的北非军在最多时约有十多万左右的德军部队
德意志非洲军( Deutsches Afrikakorps  )是二次大战北非战场中的德国装甲军。不同时间里其编制、人数有浮动变化:
非洲军于1941年2月12日建立,最初只有第5轻型师,由第5装甲团(2个坦克营共150辆)、第104摩托化步兵团(2个营装甲掷弹兵)、第3摩托化侦察营、2个反坦克营和1个炮营组成,后改称第21装甲师。随后加强的第15装甲师构成了非洲军的核心。
1941年8月,得到第90轻型师、意大利第20军、第21军和萨沃纳师加强的非洲军升格为非洲装甲集群。1942年发展成非洲装甲集团军,加入了第164步兵师和1个伞兵旅。该部也称为德-意装甲集团军,后来改称意大利第1集团军,1943年2月与1942年增兵进入突尼斯的德军第90军发展而来的第5装甲集团军合并成为非洲集团军群。
第5装甲集团军1943年3月辖第10装甲师、第21装甲师、第334步兵师、第999步兵师、混合伞兵-装甲掷弹兵师以及2个空军高炮师和意大利步兵部队。1943年3月非洲集团军群达33万多人,人数约1/3的德军是作战主力。
空军参战的部队包括第26驱逐机联队第III大队、第27战斗机联队第I大队、第26战斗机联队第7中队、第2俯冲轰炸机联队第II大队,另外还包括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第1中队、第2夜间战斗机联队第2中队以及来自其他单位的成员。
武器装备:
1、坦克
非洲军主要使用I号、II号、III号坦克,有少量的38t和IV号坦克,也有使用意大利轻型坦克的情况。第5装甲集团军在1943年投入了33辆虎式坦克,虽然击毁大量美军坦克,但已经无法扭转战局。
2、火炮
Pak35/36,Pak38 反坦克炮;FH 18型105毫米榴弹炮;88毫米防空炮,SkKfz 10/4型20毫米自行高炮。
3、飞机
主要型号是梅塞斯米特 Bf 109 和 Bf 110 型战斗机,以及容克 Ju 87“斯图卡”攻击机
参考文献:
1、Von Luck, Hans (1989). Panzer Commander: The Memoirs of Colonel Hans von Luck
2、Heeresgruppe Afrika, Pipes, Jason Retrieved May 12, 2005
3、Mitcham, Samuel W. (2007). Rommel's Desert War: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Afrika Korps.
4、Afrika Korps,en.wikipedia.org
总体而言,隆美尔的非洲军在重装备上比欧洲战场要低一个档次,许多部队在调入北非时被要求替换现有装备,转而使用一些过时的武器(如将手头的Pak38 反坦克炮换成Pak35);坦克数量和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地中海运输航线的脆弱,补给无法跟上,装备补充不易,连过时的I号,II号甚至还不够用。
装甲联队online将军的属性火力是什么
叠5次125%攻击25秒。根据查询装甲联队online游戏攻略得知,将军的属性火力是叠5次125%攻击25秒。装甲联队online是由北京奥游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战争策略类游戏。
请问在台儿庄会战中战死滕县的王铭章将军到底是怎么殉国的?
应该是饮弹自尽的,下面的两段文章可以相互佐证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三、川军抗战,王铭章滕县唱大风
1937年12月22日,李宗仁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韩复榘不顾民族大义放弃了黄河天险,将津浦铁路正面的防御大门,拱手让给了敌人。在五六天的时间内,后撤了三四百华里。形势万分危急。李宗仁为确保徐州,不让日军主力离开津浦线,急调川军主力第22集团军,填补韩复榘扔下的防线,危难局面才得以缓和。 历史上,川军以善打内战著称,从1912年成都的“省门之战”算起,各派系军阀之间的混战达487次,坑苦了四川的百姓,名声很坏。抗战爆发后,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也唤起了川军的爱国良知。在四川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川军终于放弃内战,致电国民政府,请求出川抗敌。 1938年3月10日。第22集团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以22集团军前方总指挥的名义,率部进入滕县防御阵地。 王氏戎马一生,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反清作战和反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但他也参加过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此次出川抗战,他决心痛改前非,用鲜血和生命守卫滕县。他忘不了出川前自己的誓言:“过去打了20年内战,对不起四川的父老乡亲。今后在抗日战场上,要做到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以热血和生命报效祖国。”他忘不了川军出川后受到的排斥和轻视,是李宗仁司令长官接纳了自己,又补充了500支步枪和大批弹药;他忘不了古道热肠的鲁南老百姓对自己部队的真诚相待:他们杀猪宰羊、烙大饼慰劳士兵,见到川军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作战还穿着草鞋,就赶制了许多鞋袜、手套支援部队;他更忘不了滕县的铁匠连夜为川军锻制大刀时的熊熊炉火……川军打了20多年内战,从没受到过这样的爱戴,见此情景无不动容:“为民族而战,能够得到民众如此爱戴,可以死而无恨了!” 1938年3月14日拂晓,日军矶谷师团步、骑兵7000多人,配备了20多门大炮,20多辆坦克,在3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滕县外围45军阵地展开全线进攻。守军凭借阵地勇敢迎敌。但川军的武器实在是太差了:全军除步兵团各有一个迫击炮连外,没有一门野炮和山炮;更没有防空和反坦克武器,枪更差,轻重机枪都是四川土造的,不但数量少,而且经常打不响,步枪还有前清时的产品,口径不一,长短不齐,故障频出,远射程不起作用。土兵干脆不用步枪,只用重机枪和手榴弹反击敌人。激战一日后,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除一部分前进阵地被日军占领外,正面主阵地一寸未失。这时,川军的孙震总司令传达了李宗仁转来的蒋介石命令:“41军固守滕县城三日,迟滞敌军,以待后方陇海铁路转运增援兵力,巩固徐州。” 3月15日晨,日军继续强攻受阻后,遂改变战术,主力继续正面攻击,另外3000日军迂回到川军第一线阵地的右后方包抄。同时,又从济南出动3000人,从龙山出动万余人,切断了一线阵地同滕县的联系。滕县外围部队被日军逐个击破。滕县城完全暴露在强悍的日军面前! 此时的滕县城内,仅驻有3个师的师部和一个旅部,加上警察和保安队,还不足2个团的兵力,且多为非战斗人员。 王铭章急电王文振团火速回援。但该团远在百里之外,远水不解近渴。王铭章只好向集团军总司令部求援。孙震复电说,蒋委员长已令汤恩伯军团北援滕县。但汤军先头部队抵达临城后却不驰援滕县,王铭章无奈即以10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连组成守城部队阻敌。 3月16日天刚亮,万余日军向45军阵地全线进攻,另外还派出一个联队日军攻击滕县城东关。上午8点,日军10余门山炮在城东西高地向东关城内、西关车站一带猛轰。同时10余架飞机向滕县城投弹、扫射。日军集中火炮将土寨东南角炸开,日军步兵在几十挺轻重机枪掩护下冲进豁口。埋伏在缺口两侧城墙上的川军一齐将两个一捆的手榴弹投入敌群,随着手榴弹的接连爆炸,五六十名日军当即毙命,仅几人逃回。日军再组织敢死队50多人,又被川军如飞蝗般密集的手榴弹炸得血肉横飞,日军如此反复冲锋数次,均被手榴弹炸退。 下午2时,日军向滕县城东关北角发起进攻。飞机大炮又轰塌一段寨墙,日军向豁口冲锋,川军如法炮制,大量手榴弹连续投向敌人,日军五次攻城均遭失败,弃尸而逃。 下午5点,日军开始第3次进攻。这次日军改为重叠攻击法,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敌军一个小队的兵力全被消灭,而中国军队刚补充上的一个连也牺牲100多人。川军急调守卫东关南北两头的部队堵击日军,但第三排攻击的日军,还是突入关内40多人,此时夜幕降临,川军即利用夜色围歼了突入城内的日军。滕县受阻,出乎日军第10师团师团长矾谷廉介预料之外,猛攻数日,伤亡惨重,却不能进滕县城门一步。恼怒的机谷连夜调集精锐部队10000多人,配属四五十辆装甲车和70多门大炮、20多架飞机,将滕县东、南、北3座城门统统包围起来,17日天刚亮,就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 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中午12点,敌军屡次进攻均受重挫,被迫中止进攻。此时的川军守城士兵,也伤亡惨重。王铭章在守城土兵又夺回被日军占领的东南角后,向孙震发出了第二封紧急电报:“……若友军深夜再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此时的王铭章还根本不知道,汤恩伯的中央军已不来增援滕县了! 下午3时,王铭章亲率部下登上滕县城墙督战。这时,日军又发起新一轮进攻:12门榴弹重炮轰击城南正面,二三十架飞机集中轰炸守军阵地,守军死伤殆尽。南城墙失守。 王铭章第三次向孙震报告: 立到。临城,军长孙密,独立山(滕县东南十余里,即汤军团预定到达地点),友军本日仍无枪声…… 这时,日军再次炮击东关,城墙多处倒塌,守军工事全被摧毁,手榴弹已用尽。王铭章见日军已突入城关,增援部队还未赶到,绝望地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 此时日军已由东南城缺口登城,并窜至西城,王铭章在滕县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了他人生最后的战斗。占据城西的日军继续向北压迫,王铭章准备西移至西关火车站,继续抗击日军。傍晚,占领西关城楼的日军居高临下,向刚行进到西关电灯厂附近的王铭章一行10余人扫射。王铭章不幸腹部中弹倒地,部下忙将他扶起,他疾呼:“抵住,抵住,死守滕县!”又一阵密集的枪弹射来,王铭章再次负伤,他见危城已破,援军的枪声还未响起,绝望的他不甘被俘受辱,遂高呼:“杀敌,杀敌!”“抗战到底!”饮弹殉城。 王铭章英勇殉国的消息传到城内,受重伤的300名川军士兵刚烈无比,誓以将军为榜样,宁死也不愿落入敌手,互相以手榴弹自炸,全部壮烈牺牲! 自3月16至17日,川军死守孤城滕县,坚持战斗36小时,2000余人英勇殉国。王铭章及所率川军以极劣势的装备毙敌4000余人,痛击了不可一世的矶谷师团,用自己的生命唱出了一首民族抗战的大风歌!
参考:/cgi-bin/bbsanc?path=/groups/GROUP_6/Military/D98388371/D3E1FB3AE/Warfare/AntiJapenese/M.1020046295.A
诺门坎之战的武器对比
日本陆军对于自身逐渐落后于世界的现实,并非全无认识。侵华战争前后,根据所谓军备充实计划大纲,大量新武器陆续登场:1936年96式序列的轻机枪、150-240毫米榴弹炮、中重型迫击炮、高射炮牵引车、双发轻型轰炸机。随后又研制出97式序列的坦克和57毫米反坦克炮等等。
日本人也意识到传统的四单位师团(下属2个步兵旅团,总计4个步兵联队),兵员多达20000-25000人,马5000~8000匹,过分庞大落后,难以适应新的战争形势。于是在1937年9月30日,由原关东军第14独立混成旅团改编的第26师团在山西大同成立,开始采取新式的三单位编制,并力图提高机动力。步兵大队下属4个步兵中队(每个中队193人),1个机枪中队(176人,通常有8挺重机枪)。
在师团直属方面,第26师团没有旧编制的骑兵联队或大队,而增设了1个搜索大队(304人),包括一个装甲车中队(12辆机动车)和1个骑兵中队。辎重联队拥有36辆机动车。野战炮兵联队也比旧编制人员少,只有1745人,编成3个大队,每个大队下属1个榴弹炮中队,2个野炮中队。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诺门坎战役的日方主角,1938年初编成的第23师团,也采取了三单位编制。
虽然日本人想跟上潮流,坦克依然底气不足。首先是财政匮乏的老问题。虽然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陆军预算膨胀了3倍以上,但仅1937年的动员军人就达到909026人,同样增加了3倍以上。新增军费,很快就被激增的兵员和侵华战费吞了个干干净净。
同时,作为后起的亚洲国家,日本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陆军相关工业,在当时还相当薄弱。从设计能力,到制造精度、钢材质量、弹头强度等等,几乎全面落后于欧美。连反坦克炮,也只能达到每个月30门的平均产量,其工业规模委实小得可怜。
在众多限制下,全面侵华战争前后的日军技术改进,还是成效寥寥。就拿上述三单位师团来说,和苏联步兵师相比,目军新师团的兵员略多一些(14072:13060),各大队(营)拥有的步兵总数依然大大超过苏军(8613:5400)。机动力方面,区区71辆车,放在苏联步兵师471辆汽车、71辆拖拉机、几十辆坦克装甲车的规模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
1935型苏联步兵师编制:全师13060人,步兵师下属3个步兵团。每团2485人,编成3个步兵营,36挺重机枪。团属支援火力为9门76毫米团炮。每营600人,配有2门45毫米反坦克炮和2门82迫击炮。
师直属单位:通信营(330人),工兵营(499人),独立坦克营(349人,30辆轻型坦克),侦察营(406人。2挺重机枪,10辆轻型坦克,9辆装甲汽车),高射炮营(335人,12门37毫来高射炮,6挺高射机枪),炮兵团(2491人,24门76毫米火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12门152毫米榴弹炮)。
火力方面,日军步兵能直接依靠的重武器,主要是92式步兵炮。这种炮口径70毫米,重204千克,射程2800米。另外就是类似于轻型迫击炮的89式50毫米掷弹筒(射程650米)。
而苏联的1913型76毫米团炮,射程为7000米;1927型76毫米团炮射程为8500米。苏联步兵还可以得到82毫米迫击炮的支援。相比之下,日本人的装备显得相当寒酸。
更高配置火力上,日本人也毫无优势可言。苏军的1933型76毫米师炮,射程达14000米。日军38式75毫米野炮,却只有8350米(改进型10700米)。只有机械化牵引的90式75毫米野炮,射程达到14000米。日苏两军120(122)-150(152)毫米炮的射程,多数要差出5000米左右。
苏军122-152毫米师属榴弹炮,射程在9000-10000米。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射程达到17230米。
日军38式120-150毫米榴弹炮。射程只有5650-5900米。96式150毫米榴弹炮(实际口径149.1毫米),射程11900米。
但在侵华前后,日军装甲力量的提升值得关注的。日本人引进国外坦克以及自身生产装甲车辆的历史并不算短。20年代到30年代初的几次侵华作战中,日军装甲车辆一直都相当活跃。尤其是1933年热河作战,日军组成了所谓“川原挺身队”,由步兵16旅团长川原侃少将指挥一个汽车搭载步兵联队,1个装甲车联队。通过此上述行动。日军装甲部队取得了一定战果,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坦克、汽车和步兵作战协调的经验。
89式坦克,得11.8-22.1吨,装备1门57毫米火炮,装甲厚度10-17毫米,最大时速25千米。
95式轻型坦克,重7.4吨,1门37毫米火炮,装甲6~12毫米,时速40千米。
92式重型装甲车,重3.22吨,1门13毫米机关炮。装甲6毫米,时速40千米。
94式轻型装甲车。重2.65吨(一说3.2吨),1门挺7.7毫米机枪,装甲4~12毫米,时速40千米。
到30年代中期,日奉陆军已经拥有了包括89式中型坦克在内的一批坦克和装甲车辆。重量在3~12吨左右,速度25-40千米米/小时,重要部位防护装甲6-17毫米。按照日本方面的评估,6~13毫米装甲可以抵御7.7毫米枪弹,14~17毫米装甲可以抵御37毫米步兵炮。因为日本陆军赋予装甲车主要的任务是配合步兵,越过障碍,突破阵地,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装甲车多数配备短管火炮和机枪,反坦克能力不强。
在1937年7月,日军又正式决定装备新式的97式中型坦克,并于1938年制造了25辆,同年开始配属部队。1939年又制造202辆。
和只有12吨左右的89式坦克一样,重14.3吨的97式,按照国际标准,也只能算作轻型坦克。但对日本陆军来说,却是一次技术飞跃。因此被日本人吹嘘为“快心之作”。
97式的最大时速38千米,接近日本装甲车的水平。其车体前部和侧面上部装甲25毫米,侧面下部和后部20毫米,防护厚度比89式有了很大提高。装甲材质为表面渗碳钢。按照一些日本人的评估,这种装甲因为材料和焊接技术的缺陷,质量并不算高。但97式的25毫米装甲,毕竟在150米距离上经受住了自家37毫米反坦克炮的打击,抗弹性能应该还能对付得过去。
97式装备57毫米火炮,身管只有18.4倍口径。威力比89式坦克的57毫米炮略有提高,初速由350米/秒增为420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日本人认为其可以在100米距离击穿25毫米(一说20-22毫米)装甲,500米距离击穿20毫米(一说17毫米)装甲。发射速度每分钟10发,熟练的炮手据说可以达到15发。虽然性能有所提高,但这种短管火炮依然偏重于步兵支援,算不上优秀的反坦克武器。
以日本陆军常用的94式37毫米速射炮为例。这种火炮射程6700米,据说可以在1000米上击穿20毫米装甲,350米上击穿30毫米装甲。但在1939年4月,日军技术本部进行了实验射击。实验对象是150米外的25毫米垂直装甲板。结果,94式37毫米炮仅打出了一个直径30毫米,深12毫米的坑。而日军俘获的德制PAK36型37毫米炮(原中国军队装备)却顺利地击穿了这块装甲。因此有观点认为,94式37毫米炮,实际穿甲能力只有20毫米。
通常认为,“袖珍”的日本装甲车,在诞生过T-34、KV、“斯大林”系列的苏联装甲战斗车辆家族面前,根本是一些脆弱的鸡蛋壳。但在30年代中后期,双方的差距还不是那么巨大。实际上,这一时期的苏联战车研制也处于探索阶段,性能远没有后来那么夸张。远东苏军的坦克装备似乎还要逊色于其整体水平。诺门坎实战中,基本也是T-26和BT系列之类的轻型坦克参与作战。
苏军T-26型坦克(33型),重9.4吨,装备1门32型45毫米火炮。时速28千米,装甲厚度6-15毫米。
BT-5,重11.5吨,1门32型45毫米炮,时速72千米,车体装甲6-13毫米,炮塔装甲15毫米
BT-7,重13.8吨,1门45毫米炮,履带行进,时速53千米,车轮行进最高时速86千米/小时,装甲6-13毫米(部分增强为22毫米),采用15毫米装甲炮塔。
BA-6型装甲汽车,5吨多重,1门45毫米火炮。时速43千米,装甲4-8毫米。BA-10性能有所提高,装甲厚达15毫米。
这几种苏联战车,装甲也都相当薄弱。重点防护部位只有13-15毫米(不考虑倾斜效力)。单纯考虑其厚度,甚至比日本中型坦克(17-25毫米)还脆弱,也是地道的“鸡蛋壳”。而日本反坦克武器虽然性能值得怀疑,但打击20毫米以下的装甲目标,问题还不大。苏联方面基于西班牙内战的经验,也承认其轻型坦克的装甲对于反坦克炮基本不起作用。因此有部分BT-7坦克车体正面增强为22毫米。日本人的炮啃这些战车比较费力。
不过苏联坦克对日军依然拥有优势,尤其是机动和火力方面:BT战车无论是轮式还是履带行进,其高速都是日本装甲车所望尘莫及的,另一方面,苏军普遍配备的45毫米坦克炮,可以在100米距离击穿51毫米装甲,500米距离击穿38毫米,也比日本人高出一大截。日方曾有评估:以97式和苏联BT坦克对抗,苏军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日本装甲(25毫米),日军则只能在500米击穿俄国坦克的侧面(13毫米)。但对日本人来说,有一点很幸运: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坦克在1000米以上距离射击,命中率通常不高。苏军坦克炮的优势因此也要打上折扣。提到坦克射击精度,日军经过严格训练后达到的水平的确很高。日方宣称,1944年,其第9坦克联队,曾在1200米距离训练射击时速10千米的运动目标,命中率50%以上。对于采用2倍率直接瞄准具,实战距离500米左右的日本坦克来说,这个精度应该算是相当不错的!
一篇据称根据原国军士兵回忆写成的文章也记载,日军曾于夜间,在600米距离上狙击中国军队的坦克(T-26坦克1辆,意大利坦克1辆),命中22发,彻底击毁!
不仅是反坦克炮,日军对于各种武器的射击精度都有很高要求。《步兵操典》就强调射击在士兵动作中特别重要,因此要进行详尽周到的训练。日军拼刺和夜战的能力,给对手留下的印象同样深刻。过硬的训练质量,也成为日本将军们狂妄自信的主要资本。
但不管经过“猛练”的日本士兵枪炮打得多准,刺刀使用得多么纯熟,多么善于夜战,在钢铁和火力方面拥有绝对优势的苏联陆军面前,差距依然是不可逾越的。然而日本人对这种差距并没有准确的评估。
美国现在实力可以称霸世界吗?
按照当前单个军事实力来看 美国是最强的 军事上俄国可以和他拼哈 金融上面美国算是世界无敌了 美军建制
一、美国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具体如下:
美国武装力量由现役,预备役部队组成。
现役部队包括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
预备役部队包括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
陆军:
现役部队
48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0个师,4个独立旅
一个特种作战司令部和5个特种作战大队。
3个集团军是
第三集团军,第7集团军,第8集团军。
4个现役军是
第一军 第三军 第五军 第十八空降军
10个现役师是
第一装甲师(第5军)
第一机械化步兵师(第五军)
第一机动师(第3军)
第四机械化步兵师(第3军)
第二步兵师(第8集团军)
第三机械化步兵师(第18空降军)
第10步兵师(第18空降军)
第82空降师(第18空降军)
第101空降突击师(第18空降军)
第25轻装步兵师(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
4个独立旅
第172步兵旅(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
第173空降旅(美国陆军欧洲司令部)
第2装甲机动团(第18空降军)
第3装甲机动团(第3军)
特种作战司令部
预备役部队包括
35.7万国民警卫队
20.8万陆军后备队
空军
现役部队
包括战略部队 战术部队 航天部队 特种作战部队
具体包括
14个航空队
45个航空联队
128个中队
(注:每个航空队下辖2~8个航空联队)
空军预备役
包括 25万人 169个中队
海军
现役部队
包括舰艇部队 舰队航空兵 海上勤务部队 岸基部队
38.3万人 309艘战舰 4000多架飞机
12个航空母舰战斗群
每个战斗群的标准编成为
航空母舰1 导弹巡洋舰2 导弹驱逐舰1 驱逐舰1 护卫舰1 补给船1 攻击潜艇2
以上兵力属于5个舰队
第2舰队
第3舰队
第5舰队
第6舰队
第7舰队
海军预备役部队20万人
海军陆战队
现役16.9万人
预备役9.9万人
海岸警卫队
3.62万人
二、目前美军依据地区原则划分为5个司令部:
1、北方司令部,负责北美地区的防务;
2、中央司令部,辖区为中亚、波斯湾和非洲部分地区;
3、欧洲司令部,辖区为欧洲和非中央司令部管辖的中东文字和非洲国家;
4、太平洋司令部,辖区为亚太地区;
5、南方司令部,辖区包括中南美洲和临近海域。
此外,美军还设立了4个职能司令部:
1、特种作战司令部,下辖海军、陆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特种部队;
2、联合部队司令部,负责管理美国本土军队,组织联合训练;
3、战略司令部,负责管理战略遏制力量,协调战略武器和航天器材的使用;
4、运输司令部,负责各地区司令部辖区之间的所有物资调动工作。
三、美国陆军主要编有:7个司令部(3个集团军司令部和4个军部,其中1个为空降军部);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13个旅(7个航空旅、6个炮兵旅);3个装甲骑兵团;2个营群(1个步兵营群、1个空降营群);12个防空导弹营;另有2个一体化师。
美国陆军的作战师分为三种六类: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轻步兵师、山地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其中,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为重型装备师,轻步兵师和山地师为轻型装备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快速反应师。
第一、重型装备师:分别为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1机步师、第2机步师、第3机步师和第4机步师。
1、美国第1骑兵师,绰号为“第一队”,隶属于陆军第3军。该师正式成立于1929年9月,是美军快速反应部队中的两个重型师之一。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
全师编制总人数17000人,下辖师部与师部连;3个骑兵旅(共编6个重型坦克营和4个机步营);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自行榴弹炮兵营、1个多管火箭炮兵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等。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348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M3-A5型骑兵战斗车等各型装甲作战车辆798辆;火炮147门;高炮36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48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93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2、美国第1装甲师,绰号为“勇敢”,隶属于陆军第5军。该师成立于1940年7月,是美军装甲兵成立最早的部队,也是目前美军惟一的装甲师。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和波黑维和行动。
全师编制总人数17000人,辖1个师部与师部连;2个装甲旅旅部与旅部连(共辖6个重型坦克营);1个机步旅旅部与旅部连(辖4个机步营);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兵营、1个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兵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下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空中突击连、1个航空指挥连、1个骑兵中队);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及1个师乐队。
全师的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348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216辆,M3-A5型骑兵战斗车100辆;其它装甲车辆475辆;火炮172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44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36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3、美国第1机步师,绰号为“大红”,隶属于陆军第7集团军。该师诞生于1917年5月24日,当时被称为美国第1远征师。
全师编制总人数18000人,下辖1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2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共编有5个重型坦克营;5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支援航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连、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和1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290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和M3-A5型骑兵战斗车380辆,其它装甲车辆692辆;火炮171门,其中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107毫米迫击炮66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60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4、美陆军第2步兵师,绰号为“印第安人头”。是美太平洋总部辖下的2个步兵师一,常驻韩国,也是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步兵师。
全师编制总人数15000人,装备编制兼具重型师和轻型师的特点,下辖3个步兵旅(辖4个重型坦克营、3个机械化步兵营);2个空中突击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空中突击直升机营、1个骑兵中队和1个航空修理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1个前方支援营、1个基本支援营、1个卫生营、1个化学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2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营、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宪兵连和1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232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和M3-A5型骑兵战斗车300余辆;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24辆(或部);防空导弹系统36部;火炮192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48门、M270多管火箭炮36门、107毫米迫击炮54门、90毫米无后坐力炮24门、60毫米迫击炮18门、81毫米迫击炮12门;各种车辆3000台。
5、美国第3机步师,绰号为“马林石”,成立于1917年11月21日,驻扎在美国本土佐治亚州的斯图尔特堡。该师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其他轻型师所不具备的对敌重型师攻击的防护力,是美军快反部队应急作战中最后使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全师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与第1机步师相同。
6、美国第4机步师,绰号为“长春藤”,隶属于第3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胡德堡。该师是以坦克和机械化步兵为主体,并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装甲防护力,是美军支援全球军事行动的待机部队。
全师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与第1机步师相同。
第二、轻型装备师:分别为第25轻步兵师和第10山地师。
1、美国第25轻步兵师,绰号为“热带闪电”,隶属于第8集团军,驻扎在美国本土夏威夷州的斯科菲尔德兵营。
全师编制总人数11000人,辖1个师部与师部连;3个步兵旅部与旅部连(共辖9个轻型步兵营);1个工兵营;l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l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105毫米牵引榴炮营和1个155毫米牵引榴炮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下辖1个卫生营、1个补给与运输营、1个维修营、1个运输机维修连);1个师战斗航空旅(下辖1个战斗航空营、1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宪兵营以及1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15架;火炮144门,其中10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54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04部;防空导弹系统80部;各种作战车辆和输送车辆2240辆。
2、美国第10山地师,绰号为“高山”,隶属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纽约州的德拉姆堡,是美军惟一遂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该师是以轻型步兵为主体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全师所有建制装备均可通过空运快速部署,是美军执行应急作战任务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全师人员编制与第25轻步兵师相同。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02架;火炮152门,其中10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54门、15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8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206部;防空导弹系统80部;各种作战车辆和输送车辆2360辆。
第三、快速反应师:分别为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
1、美国第82空降师,代号绰“全美”,隶属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北卡罗来纳州的布雷格堡。该师成立于1917年,是目前美军唯一的空降师,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美国战略部队的尖刀,是美军战略反应速度最快的师。
全师编制员额13000人,下辖3个空降旅(每个旅下辖3个空降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下辖1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航空营、1个空中侦察中队);1个空降野战炮兵团(下辖3个空降野战炮兵营),以及其他直属分队等。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65架;火炮171门,其中155毫米榴弹炮54门、90毫米无后座力炮27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20部;防空导弹系统72部;各型战术车辆3741辆。
2、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绰号为“尖叫鹰”,隶属于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该师具有快速的空中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能够远距离超越地形障碍,对敌实施突然打击,是美国陆军惟一主要依靠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
全师编制员额17000人,编有3个空中突击旅(各辖3个空中突击营);一个战斗航空旅(下辖3个空中突击直升机营、3个攻击直升机营、一个中程运输直升机营、一个指挥航空营、一个空中骑兵中队);一个通信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防空炮兵营;一个军事情报营;一个防化连;一个军事警察连;师属炮兵部队(3个野战炮兵营);师支援司令部(3个前方支援营、一个主要支援营、一个中级航空维修营、一个空中救护连)。
全师主要装备有:直升机487架,其中AH-66B型攻击直升机88架、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203架、UH-64型效用直升机33架、OH-60型观察直升机109架、GH-47C型运输直升机48架、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6架;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22部;防空导弹系统72部;各种火炮171门。
四、以下为美国陆军的其他作战部队。
第一、美国陆军现役的其他作战部队:
1、美国陆军第2装甲骑兵团,绰号为“第二龙”,隶属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路易斯安那州的波克堡。可快速部署至全球各地实行侦察和安全任务。是美国陆军“目标陆军”的实验试点部队。
全团下辖第1、第2、第3、第4中队(空中骑兵);支援中队;第502军事情报连;第84工兵连;H-159航空维修连;防空连等勤务支援部队。并可得到第21空中支援战斗中队的航空支援。
2、美国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以美国本土科罗拉多州的卡森堡为基地,是一支高度机动的机械化部队。该团成立于1846年,是美国陆军最老的部队之一,曾参加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等7次大的战争和36场战役。
第3装甲骑兵团擅长沙漠作战,被称为“陆军沙漠作战专家”。全团下辖3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及支援分队等。
3、第11装甲骑兵团(驻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欧文堡);
4、第6空中突击旅(驻韩国的平泽);
5、第75游骑兵团(驻佐治亚州贝宁堡);
6、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驻肯塔基州埃贝尔堡);
7、第172步兵旅(驻阿拉斯加州理查森堡);
8、第7步兵师(驻科罗拉多州卡森堡);
9、第24步兵师(驻堪萨斯州赖利堡);
第二、美国本土的国民警卫队师及加强旅:
1、第28步兵师(驻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
2、第29步兵师(驻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
3、第34步兵师(驻明尼苏达州圣保罗);
4、第35步兵师(驻堪萨斯州利文沃尔斯堡);
5、第38步兵师(驻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波利斯);
6、第40步兵师(驻加利福尼亚州洛斯阿拉米托斯);
7、第42步兵师(驻纽约州特洛伊);
8、第49装甲师(驻得克萨斯州奥斯汀);
9、第27步兵旅(驻纽约州锡拉丘兹);
10、第29步兵旅(驻夏威夷州火奴鲁鲁);
11、第30步兵旅(驻北加州克林顿);
12、第39步兵旅(驻阿肯色州小石城);
13、第41步兵旅(驻俄勒冈州波特兰);
14、第45步兵旅(驻俄克拉何马州埃德蒙);
15、第48步兵旅(驻佐治亚州梅肯);
16、第53步兵旅(驻佛罗里达州坦帕);
17、第76步兵旅(驻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波利斯);
18、第81步兵旅(驻华盛顿州西雅图);
19、第116骑兵旅(驻爱达荷州博伊西);
20、第155装甲旅(驻密西西比州图珀洛);
21、第218步兵旅(驻南加州纽伯里);
22、第256步兵旅(驻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
23、第278装甲骑兵团(驻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
第三、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的作战师:
1、第75师(驻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2、第78师(驻新泽西州爱迪生);
3、第80师(驻弗吉尼亚州里士满);
4、第84师(驻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5、第85师(驻伊利诺伊州阿灵顿高地);
6、第87师(驻亚拉巴马州伯明翰);
7、第91师(驻加利福尼亚州贝克堡);
8、第95师(驻俄克拉何马州俄克拉何马城);
9、第98师(驻纽约州罗彻斯特);
10、第100师(驻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
11、第104师(驻华盛顿州温哥华);
12、第108师(驻北加州夏洛特 )
五、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成立于1775年l1月l0日,由地面部队、航空兵和后勤部队三部分组成。她是美国的四大兵种之一,也是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作战力量。
海军陆战队主要有4个陆战师、4个陆战航空兵联队和4个勤务支援大队组成(其中1个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为预备役)。
目前,陆战队采用的是混合编组方式,主要编为4个陆战远征部队(其中1个陆战远征部队为预备役)、6个陆战远征分队及若干特种任务小队等空地联合特遣部队。
陆战队远征部队是空地联合特遣部队中规模最大的任务编组部队,主要包括1个加强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配有416架战斗机)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总兵力为30000至60000人,通常由1名中将指挥。
美国海军陆战师:
1、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隶属美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驻扎在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彭德尔顿营,是美海军陆战队主力师和太平洋美军战略机动部队。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1、第5、第7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1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1轻装甲侦察管、第1战斗工兵营、第1坦克营、第1两栖攻击营和第1通信营)。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80辆;两栖战车233辆;装甲车辆165辆;火炮273门,其中155毫米榴弹炮108门、203毫米榴弹炮12门、81毫米迫击炮72门、60毫米迫击炮81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465部;防空导弹系统106部。
2、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隶属于美海军陆战队第二远征部队。驻扎在美国本土东海岸北卡罗莱纳州的勒任兵营,是大西洋舰队陆战队机动突击部队。该师作战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是美军在大西洋总部、南方总部和欧洲总部辖区内唯一的现役陆战师,也是美军战略预备队主力师。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2、第6、第8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0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2轻装甲侦察管、第2战斗工兵营、第2坦克营、第2两栖攻击营和第2通信营)。
全师武器装备与海军陆战队第1师相同。
3、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师,隶属于美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部队。她成立于1942年9月16日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埃利桑特兵营。是美海军陆战队3个现役师中,唯一一个部署在海外的陆战师。该师驻扎在日本冲绳岛的科特尼兵营,是美军太平洋的机动作战部队,主要用于西太平洋和中东地区。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3、第4、第9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2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3轻装甲侦察管、第3战斗工兵营、第3坦克营、第3两栖攻击营和第3通信营)。
全师武器装备与海军陆战队第1师相同。
4、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师,驻扎在美国本土墨西哥湾的新奥尔良,该师为预备役师。
六、美国海军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两个独立的军种组成。海军可分为舰艇部队、舰队航空兵、海上勤务部队和岸基部队4个兵种,一般按照行政管理和作战指挥两个系统进行编组和行动。
目前,海军编有两洋舰队,即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11个航母战斗群,10个舰载机联队;主要装备有84艘潜艇、143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含航空母舰11艘、导弹巡洋舰31艘、导弹驱逐舰52艘、导弹护卫舰49艘)、2900架飞机(作战飞机1728架)、1500架直升飞机(含武装直升飞机487架)。
1、舰艇部队
海军舰艇部队包括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均编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略集团。平时属海军作战部领导,战时归各自所在战区的总部统一指挥。两大集团均采用行政和任务两种编组形式。
行政编组:分为水面舰艇司令部和水下舰艇司令部。水面舰艇司令部下辖若干个大队,包括水面舰只大队、巡洋舰驱逐舰大队、两栖舰大队、特种作战大队、扫雷舰大队和供应舰大队等;一个大队又下辖若干个中队,如1个巡洋舰驱逐舰大队由2~4艘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中队编成。潜艇部队编制大致相同,只是常规潜舰中队编配4~6艘潜艇,而核潜艇中队可能编配7~10艘潜艇。航母通常编成航母战斗群,隶属于舰队航空兵司令部。
所谓任务编组,即特混编组,是为执行作战、演习、战术训练和某项特定任务而编成的混合舰队。它只负责对所属部队实施战役、战术指挥,不负责其行政事务;所需兵力从各个行政编组抽调,一俟任务完成即归还原行政建制。任务编组按兵力规模分为作战舰队、特混舰队、特混大队、特混小队和特混支队5个级别。
作战舰队是海军的战略军团,可独立实施各种大型战役。美国海军共编有5个大作战舰队。太平洋舰队编有第3(负责太平洋战区)、第7(负责西太平洋战区)和第5(负责印度洋、波斯湾和红海战区)等3个作战舰队,大西洋舰队编有第2(负责大西洋战区)和第6(负责地中海战区)等2个作战舰队。各舰队编制实力大同小异。如:第6舰队编有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2艘、攻击潜艇2艘、海岸巡逻艇2艘,另配有两栖舰艇3艘和铺助舰3艘,共计18艘舰艇。第7舰队共有19艘舰艇,第5舰队共有18艘舰艇。此外,各舰队还有一部分军事海运局的后勤铺助舰船随同作战舰艇活动。
航空母舰是美海军最重要的舰种,常常是海军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核心力量。现编有11艘航母,其中核动力多用途航母8艘,即"尼米兹"级7艘("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和"斯坦尼斯"号)、"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企业"号);常规动力多用途航母3艘,即"小鹰"级2艘("小鹰"号和"星座"号)和"福莱斯特"级1艘("独立"号)。
2、舰队航空兵
舰队航空兵也采用行政编组和任务编组两种编成方式。行政编组一般按单一机种编组,负责日常行政管理、飞行训练和物资技术保障等;任务编组是为满足遂行特定任务需要而进行的多机种混合编组。舰队航空兵按行政编组分为联队(大队)、中队和分遣队3级。联队是舰队航空兵的基本行政和战术单位,下辖6~12个中队,并分为舰队航空联队和舰载机联队。 舰队航空联队又称岸基航空联队,包括巡逻机联队(由6~7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9架P-3C岸基反潜巡逻机)、攻击机联队(由8~14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4架A-6E攻击机)、战斗机联队(由10多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2架F-14A战斗机)、战斗攻击机联队(由10多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装有12架F/A-18攻击战斗机)、直升机反潜作战机联队、侦察攻击机联队、母舰警戒联队和战术支援联队等。
舰载机联队是以航母为活动基地的行政管理和战术作战单位。目前,美军共编有10个现役舰载机联队和1个预备役舰载机联队。典型的舰载机联队编有2个战斗机中队,各装有F-14A型战斗机10~12架;2个战斗攻击机中队,各装有F/A-18战斗攻击机9~12架;1个战术电子战中队,装有EA-6B电子战飞机数架;1个空中预警机中队,装有E-2C预警机4~5架;此外,航母上还配有KA-6加油机、S-3和SH-3反潜机与直升机数架。
3、海上勤务部队
海上勤务部队主要包括海上支援部队和海上运输部队,现有军人1000人,文职雇员6000人,合同商业人员2500人;拥有由110多艘两栖、后勤和运输舰船组成的核心舰船,按大队、小队和支队编组。
4、岸基部队
岸基部队主要指海军基地(包括舰艇基地和海军航空站)及其所属部队和机构。
5、海军陆战队
陆战队是一支隶属于海军部的两栖作战部队,有自己独立的组织系统,由地面作战部队和航空兵编成。地面作战部队又分为舰队陆战队和安全警卫部队两部分,其中舰队陆战队是海军陆战队的核心力量。主要装备有坦克403辆、轻型装甲车1966辆、牵引炮789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2373具、作战飞机475架、武装直升机156架。
陆战队编有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和大西洋舰队陆战队。两洋舰队陆战队在行政上归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领导,在作战上则归两洋舰队指挥。太平洋舰队陆战队下辖第1(司令部驻地为加利福尼亚洲彭德尔顿兵营)和第3远征部队(司令部驻地为日本冲绳巴特勒兵营),大西洋舰队陆战队下辖第2远征部队(司令部驻地为弗吉尼亚洲勒任兵营),每个远征部队编有1个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联队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等。现有第1、第2和第3陆战师共3个现役陆战师,分别隶属于第1、第2和第3远征部队,陆战师的编制员额为18335人(含海军人员约800人),采用三团制编制,按师、团、营、连、排编成;编有师直属部队、战斗部队和战斗支援部队。直属部队编有师营部、侦察营、坦克营、步兵营、两栖突击营和工兵营等;战斗部队为三个陆战团,战斗支援部队为1个炮兵团。
安全警卫部队主要负责海军武装舰船、基地设施和国务院驻外使、领馆的安全警卫工作,兵力约占陆战队总兵力的8%。
陆战航空兵按联队、大队和中队三级编成,共编有3个联队,分别配属于3个远征部队。联队编制员额为12000人,编有4个航空大队、航空控制大队和支援大队各1个,28~31个中队,以及数个轻型防空导弹营和高炮连等地面防空部队。其中要装备有:AV-8B攻击机60架,F/A-18战斗攻击机48架,A-6E攻击机20架,EA-6B电子战飞机6架,RF-4B侦察机8架,KC-130加油机12架,OV-10A/D观察机12架,AH-1T/W攻击直升机24架,CH-53直升机48架,CH-46E直升机60架,UN-IN通用直升机24架,"霍克"导弹发射装置16部。
6、海岸警卫队
主要担负港口安全保卫、导航铺助、搜索与救援、缉毒等任务,归运输部领导;战时由海军指挥,担负海上运输舰队护航、执行反潜任务、为海军舰只提供舰员等。编有2个地区司令部(大西洋地区司令部和太平洋地区司令部)和10个海岸警卫区司令部。装备有巡逻舰艇146艘、飞机73架、直升机136架。
好了,关于“装甲联队将军搭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装甲联队将军搭配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