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秦朝打仗阵容搭配图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觉得不能。不可否认秦始皇的政治以及军师才能十分的出众,但是遇上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的组合的话,还是觉得并没有多少胜算
虽然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始皇帝,其历史奉献不可忽视。但是他统一的统一靠的并不是他一个人,除了李斯、王翦等,还有秦王朝数百年的积淀。如果没有当时商鞅变法使得秦朝超前发育的话,秦始皇根本就不会有如此雄厚的战力和财力来统一中国。他的功绩更多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虽然秦始皇的军事才能非常厉害,但是很多时候他并不是亲自带兵打仗,这点和骁勇善战的项羽来比,肯定是不足的。而且靠秦始皇那种劳民伤财大肆挥霍的程度,再大的国家也有被掏空的一天,他的财力未必支撑得起再来一场恶战。
而且秦始皇的脾气非常的差,能够用武器解决的问题,他绝对不废话。再加上他的所作所为,人心尽失。而这点恰好是刘邦的优点,刘邦在笼络人才是可谓是天赋异禀,就连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伟才也甘心屈身于下。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正是说的刘邦。
而张良和韩信又是何许人也,两人一个善谋,一个善战。张良为刘邦献计让他在鸿门宴中全身而退,其谋略不可小觑。而韩信?兵家四圣?之一,被后世称为?兵仙?、?神帅?,可谓是真正的有勇有谋,这两个人在刘邦的宏图霸业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搭配在一起,威力不可小觑。
因此有了前锋,有了中将,有了军师还有了人性,这样的组合放在一起,说句战无不胜也不为过。即使秦始皇还在世,面对这样的阵容,胜算并不见得有多少。
用死刑犯去打仗会战斗力爆表?
两军交战勇者胜,如果一方士兵胆小怕死,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小命,怎么打也不会赢,这是常识。
那么,如果组织一批死刑犯去打仗,算他们“戴罪立功”:打得好就恢复自由,打得不好——反正是死,是否战斗力会爆表?
图:死刑犯战斗力如何?
我们来看看中外历史上的鲜活例子。
一、
先看中国古代的。
第一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的槜李之战。
图: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屡战不胜,于是使出了大绝招。他派出了一批死刑犯,排成三列,各持剑在颈上,走到吴军阵前说:“我们因为打仗不勇敢,不敢逃避刑罚,现在临阵自杀。”说完纷纷自刎倒地。吴军惊骇不已,阵容松动,勾践趁机进攻大败吴军,阖庐身受重伤,死于败退途中。
第二个,秦末的戏之战。
图:秦兵马俑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陈胜派大将周文西向攻秦,周文一路上征集了数十万士兵,兵车千辆,攻占函谷关进逼咸阳。
秦朝调集军队根本来不及,大将章邯临危受命,免除70万骊山刑徒的罪犯身份,发给他们兵器,在距咸阳仅百里的戏迎击楚军。骊山刑徒中,很多都是有军事训练的逃亡军人,只要领导得当,他们的战斗力一点不差。结果,重获自由的骊山刑徒勇猛无比,大败楚军,周文被逼自杀。
不过,并不是组织囚徒打仗都会有惊喜,这是双刃剑,用得好固然传为美谈,用得不好,逃亡、暴动甚至阵前倒戈给你看!
图:牧野之战
商末,周军打到首都朝歌,纣王仓促武装起大批奴隶、囚徒,开赴牧野迎战,没想到这些奴隶和囚徒毫无斗志,纷纷阵前倒戈,反而将商军队伍冲垮,纣王一败涂地自焚而死。
再来看看国外的。
二、
二战中,苏联有一支特殊的“死亡部队”:苏联红军惩戒营(连),清一色劳改犯组成。
图:前苏联**《惩戒营》
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伤亡惨重,成百万的战斗人员战死、被俘,面对前方将领的增兵请求,斯大林一度很恼火的回答:“我总不能从泥土捏出成千上万的士兵吧!”
但是,斯大林还是找到了一支数量庞大的“苏维埃灰尘”:劳改犯。
图:前苏联劳改犯
斯大林当政时期,从1929年到1953年,至少有1800万苏联人在劳改营里待过。他们当中有前政权残余分子、军人、农民、少数民族、外国人,而在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劳改营的犯人有近200万之多,其中很多都是大清洗时期的苏军军官和家属。
图:前苏联**《惩戒营》剧照
苏德前苏联**《惩戒营》战争刚爆发的时候,苏军枪毙了一大批“最危险的犯人”,理由是怕他们成为敌人的帮凶,但很快,枪毙令停止了——因为犯人还有更多的价值。
图:前苏联**《惩戒营》剧照
1943年8月29日,斯大林颁布命令,允许劳改犯参军,他在命令中宣布:“在方面军中成立1—3个(视情况而定)惩戒营(每营800人),派中级和高级指挥员及相应的政工人员前去任职……在集团军中成立3—5个装备良好的阻截队(每个队大约为200人),把他们放在不坚定的师团后面很近的地方,责成他们把惊慌失措者和胆小鬼就地枪毙……在集团军内成立5—10个(视情况而定)惩戒连(每个连150—200人)……把他们放在集团军的困难地段,使他们有可能用鲜血赎回自己对祖国的罪行……此命令要在各步兵连、坦克连、炮兵连、大队、小队、司令部宣读。”
图:前苏联**《惩戒营》剧照
此后命令不断“宽松”,据苏联内务部统计,总计有130多万名劳改犯被送上前线,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则去惩戒营。
斯大林下达过著名的第227号命令:后退就枪毙。战争中,作为“苏维埃的父亲”,他对于红军士兵都如此严厉,对于劳改犯,更没多少怜悯可言。
三、
苏联红军惩戒营,是一支担任最危险任务的敢死部队。
图:前苏联**《惩戒营》剧照
苏军忠实的执行了斯大林的命令,首先将惩戒营布置在作战部队中间,以便监视;其次将惩戒营主要执行侦察、侧翼穿插等高危任务,造成他们的伤亡率极高。仅在1944年,惩戒营就损失过半,是普通部队的数倍,当时苏军曾流行一句话: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
图:前苏联**《惩戒营》剧照
第123惩戒营连长济亚·布尼亚托夫回忆道,在1945年初的奥得-维斯瓦战役中,第123惩戒营充当强渡维斯瓦河的先锋,他们没有任何炮火掩护。在德军机枪的无情扫射下,河滩上满是尸体。第二天中午,残余的惩戒营士兵终于占领了桥头堡,一名被俘的德国士兵心有余悸地说:“你们是靠尸体驮过维斯瓦河的。”这一战之后,123惩戒营的670名官兵只活下来47名。
到战争胜利为止,共有40多万人被送进这支特殊的敢死队,绝大多数都阵亡了,但他们用命赎回了“自己对祖国的罪行”,还保全了家人不再受到连累。
图:前苏联**《惩戒营》剧照
这样的犯人士兵是炮灰吗?是,也不是。当一个人的死,能为自己和家庭改变荣誉和命运时,面对机枪,你也会毫无畏惧。
项羽的故事
破釜沉舟的小故事
秦将章邯,引军渡过黄河北上,围攻赵国。赵国危急,赶紧向各国求救。然而各国的援军看到秦军气势那么强,根本不敢援救赵国,义军主将宋义,畏惧秦军,贻误战机,项羽一怒之下,在营帐中把宋义斩了,亲自带兵渡河援赵。
项羽带领大军渡过黄河后,面对滔滔的黄河水,领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发誓:“不击败秦军,决不收兵;不消灭章邯,我项羽誓不为人。苍天为证,江水为凭,我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豪杰不二言。”
说完话,项羽下令破釜沉舟,烧了帐篷,击沉船只,断绝了士兵战败后还能渡河回去的念头。并砸掉做饭用的锅子,每人只给三天的乾粮,表现出必死的决心。楚兵一看已经没有后路了,在项羽带领下个个以一当十,拼死血战,最后将强悍的秦军打败,项羽也从此威震天下,成了诸侯的霸主。
扩展资料
1、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
2、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百度百科-项羽
中国历史帝王最佳阵容是不是应该这么排
在中国这片土地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王朝,可真正拿得上,放得下的真正没有几个。
在众多王朝中:大清王朝,堪称中华第一朝,康乾盛世130多年,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绝后,也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大清国土:北至西伯利亚,南至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尽葱岭(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西南及缅甸北部,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
面积达1400多万平方公里。
人民从四千万到四万万同胞。
人口占当时世界不到四分之一,GDP却占当时世界的一半,巍巍大清,世界来朝。
周边的国家,如东边的朝鲜、琉球,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西南的尼泊尔、锡金、不丹,中亚和西亚的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阿富汗以及南洋的兰芳共和国等,哪一个不是大清王朝的附属国。
即算是到了三岁皇帝溥仪退位,国家的版图依然比现在的中国大得多,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看来一点也不假。
至此,我该排名:
一、清朝
二、元朝
三、唐朝
四、汉朝
五、辽朝
六、金朝
七、宋朝
八、明朝
九、晋朝
十、秦朝(注:秦朝算不算一个朝,还是个问题,说不定,还是战国的延续)
以雄才伟略排帝座:
一、康熙
二、忽必烈
三、唐太宗
四、汉武帝
五、萧燕燕
六、武则天
七、乾隆
八、宋太祖
好了,今天关于“秦朝打仗阵容搭配图”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秦朝打仗阵容搭配图”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