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在这个全名锤波利阵容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埃及人在摆脱了喜克索斯人统治后,迎来了新王朝时代,军事技术有了极大进步,比如马拉战车,军队也日益分工明确,终于摆脱了流氓斗殴的混战形式,攻城锤也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之中。当时的攻城槌不过是一棵大树干或者小树干,包不包金属头就不得可知,估计可能性不大,因为上埃及并不是个出产山羊的地方。为什么我要提到山羊呢?诸位老鸟知道在西方语言中攻城锤和公山羊、山羊座一直是一个词,从语言学角度上说攻城锤被命名的地方一定是在某个盛产山羊的所在。那么是哪里呢?我提议是亚述。一个曾经让两河和波斯胆战心惊的名字。
亚述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战争的艺术。的确如此,亚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亚述时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几乎全是与军事有关。全民动员、军国主义、分工编组、机动作战、工程辎重、各个击破等等都是亚述人的创造,考古发现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王宫的一个武器库里,就发现了近两百吨的铁制武器,其中就有攻城槌。在一幅描绘了亚述军队攻打一座城池的情形的浮雕上,我们可以看到右边一辆装有攻城锤的战车撞击着敌方的土坯城墙,这个攻城槌就有西方攻城槌的典型特征—公羊头。
公羊喜欢用角去撞,亚述人借了这个意思倒也正常,就像中国人觉得某某鞭很有效一样,以前是本体越大越觉得有效,现在是某某能力越强越认为难得,于是可怜的海豹到了霉。转回来,如果是埃及人一定用犀牛头来作为攻城锤的脑袋,那家伙撞起来更厉害!这里我们还可知亚述的攻城槌是装在战车上的,对比后来希腊和罗马的攻城槌只要几个力士抬着,可见当时西亚的土坯城墙厚度也是蛮大的。比起罗马时代欧洲的石墙,土墙虽然不耐岁月可是更抗撞。当然罗马人有了钱还是要修个坚固城墙的,君士坦丁堡历经千年加固,还是顶不住土耳其军队的强攻,不过土耳其人除了攻城锤和投石器、云梯,坑道以外,他们还有城墙的终结者—火炮。不过他们的攻城槌到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攻城锤是公元前305年德米特里奥斯,波利奥特围攻罗得岛时所用的,长达53米,由一千名士兵运输,所有巨无霸都是纸老虎,这东西被善于扔石头的罗德岛人打了个落花流水,从此以后不见这种大号羊脑袋出现了。
说起来也不怪罗马的撞城槌小巧,当年罗慕洛可以一抬腿蹦过去的城墙也结实不到哪去!后来需要加重槌头时廉价的高卢苦力又随处可的,简直就象魔戒里的强兽人,说到魔戒呀,那兽人们明明有炸弹、有投石车,还费劲巴力的排成长串挪过去真是为了好看不要人命。
好了,关于“全名锤波利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全名锤波利阵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