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逢魔协战流阵容搭配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阵容为晴明、不知火、双酒吞、丑女、书翁/鬼女红叶,阵容核心是不知火和双酒吞,因为不知火的名字是阿离,所有阵容被称为离吞吞。
1、晴明、不知火、双酒吞、丑时之女、书翁/鬼女红叶
分析:
1、核心原理在于不知火释放结界带来的协战以及酒吞搭配狂骨带来的极高的普攻次数。
2、丑女和书翁都是用来增伤,鬼女红叶是用来祭献给酒吞增加伤害用的。
2、SP妖刀、丑女、清姬、酒吞、酒吞、不知火
分析:
1、SP妖刀速攻爆的荒骷髅破势,不能凑出爆伤也可以满暴反堆爆伤。
2、丑女用稻草人放大,清姬辅助位。
3、不知火辅助酒吞的输出,双酒吞是整个阵容的输出。
扩展资料:
核心原理:在于不知火释放结界带来的协战以及酒吞搭配狂骨带来的极高的普攻次数。丑女和书翁都是用来增伤,鬼女红叶是用来祭献给酒吞增加伤害用的。此阵容适合逢魔,麒麟,退治。
不知火如今不管在斗技的还是副本中应该都是属于T0的存在了,虽然是被削弱了一次但只要其星火结界的被动效果还在她就依然是最热门的式神,在蜃气楼中自然可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辅助作用,御魂随意,属性加输出的就行。
大江山鬼王的名号在逢魔副本中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叠满被动5下普攻再加上不知火被动提供的额外普攻一共就是可以突突十次。御魂带狂骨最佳,满鬼火提供的额外攻击加成达到了64%,远超破势,要是手头没那么多狂骨御魂的话其中一个带破势也可以。
阴阳师逢魔高分阵容最新2021
阵容一:招财追月一心荒丑女一晴明一散件蜃气楼书翁一破势茨林一破势茨木
速度方面,追月140左右、丑女130左右、书翁在输出前面出手就可以。然后晴明需要手动补星,队友血线过低时书翁手动上个3技能,不够火开大的话茨林茨木切一下普攻。没有茨林的可以用爆伤破势陆生替代一下,陆生的话就卡时间打100人左右的车。
阵容二:招财蜜桃一心荒丑女一散件蜃气楼书翁一晴明一破势茨木一破势酒吞
需要注意的部分:蜜桃看情况拉条,我方血量不够蜜桃就拉。血量健康的话优先留火给丑女书翁和输出,荒骷髅比较麻烦,而且可能会有人谎报假小怪,建议自己背一下真假句。
优阵容3:招财追月―破势/心荒丑女―生生暴击书翁―破势茨木―破势陆生
开场先把妖琴师技能关掉,地震鲶有一个很关键的80%一飞冲天,大概70%左右的时候就要开始卡速度阴阳师逢魔阵容,让冲天完了丑女转翁第一时间连上线和诅咒,比如陆生后面是茨木,茨木后面是丑女书翁。70%的时候茨木就开始烧条烧,到80%一飞冲天丑女书翁迅速连线。
逢魔之时的规则
黄昏,是黑夜与白昼交替的时刻,也是阴阳两界交错的时刻,在这段时间内,光神能够逃窜至现世,人类也可能被卷入阴界,因此黄昏时段被称为逢魔之时。
1、每天17:00,逢魔之时开启,阴阳师大人们可以在逢魔之时中进行现世探索和挑战。
2、在逢魔之时中,阴阳师大人可以发现各种奇妙的个人事件,还有概率发现稀有的共享事件——集结BOSS!
3、探索需要消耗阴阳师大人的灵力,每天初始探索次数为2次,每75分钟恢复1次,次数保存上限为2次。
4、每天20:00之后,阴阳师大人将无法继续发现新事件,已经触发的事件仍可以继续参与。
5、每天21:00之后,逢魔之时入口将关闭。
阴阳师逢魔之时现世鬼王打法技巧 现世鬼王怎么打
各位阴阳师大人进行现世逢魔时有几率发现现世鬼王,击败即有几率获得对应式神碎片和大量金币奖励。
1.集结之境修习模式增加观战功能,每场最多可支持10人同时观战;
2.亲友每日协战奖励调整为通过邮件发放;
3.调整了八百比丘尼[净化]技能的机制,将不再会选择没有负面效果的式神为目标;
4.优化了协同斗技的录像保存功能,将保留最近10场的战斗录像,并且增加了添加对手为好友的选项
逢魔可以用协战式神吗
逢魔时不可以用协战式神,只能用自己拥有的式神。
《阴阳师》是由中国网易移动游戏公司自主研发的3D日式和风回合制RPG手游。2016年6月1日11:00,《阴阳师》开放安卓首测;同年9月2日,登陆ios平台于App Store首发;同年9月9日,阴阳师全平台公测。
游戏中的和风元素是以《源氏物语》的古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设计的。游戏剧情以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讲述了阴阳师安倍晴明于人鬼交织的阴阳两界中,探寻自身记忆的故事。
2021年2月12日,由工夫影业、网易影业、华谊兄弟**、中影股份出品的**《侍神令》上映。
背景设定
故事发生在人鬼共生的年代,原本属于阴界的魑魅魍魉,潜藏在人类的恐慌中伺机而动,阳界的秩序岌岌可危。幸而世间有着一群懂得观星测位、画符念咒,还可以跨越阴阳两界,甚至支配灵体的异能者,他们正各尽所能,为了维护阴阳两界的平衡赌上性命战斗并被世人尊称为“阴阳师”。
好了,今天关于“逢魔协战流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逢魔协战流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