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花博园里,有一个地方肯定没有蚊虫骚扰。那就是食虫植物展区。在世纪馆西馆、复兴馆的上海展区、台湾展区、台湾室外展区等处都有食虫植物,它们有的形似马桶,有的形似眼镜蛇,有的竟然只会捕虫却不会消化虫子。辰山植物园介绍,其中的一些食虫植物品种非常罕见,在上海地区仅辰山植物园能栽培。
走进复兴馆的上海展区,游客会发现不少食虫植物。这些食虫植物来自辰山植物园。该园食虫植物专家汪艳萍介绍,这里展出了劳氏猪笼草和风铃猪笼草的杂交种、眼睛蛇瓶子草等15种(品种)食虫植物,其中劳氏猪笼草和风铃猪笼草的杂交种、眼睛蛇瓶子草上海地区仅辰山植物园有栽培。
先来认识劳氏猪笼草和风铃草猪笼草的杂交种。它是一种株型巨大的猪笼草,捕虫笼的尺寸有35X7厘米,盖子有8X7厘米。据悉,这种杂交猪笼草遗传了劳氏猪笼草的基因,盖子上有一层糖霜,分泌物会吸引包括小老鼠在内的小动物,其中还含有一种类似泻药的成分,小老鼠一边舔舐糖霜,一边拉肚子,粪便都排入捕虫笼里,正好成了猪笼草生长的养分。
劳氏猪笼草和风铃猪笼草的杂交种
此外,展区还有一种捕虫笼形似马桶的马桶猪笼草。据悉,这种猪笼草只生长于高海拔地区。还有唯一分布在我国的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在广东那边有被称为“雷公壶”。
马桶猪笼草(辰山植物园资料图)
形如眼镜蛇的眼睛蛇瓶子草也非常稀有。专家介绍,此品种原分布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高海拔地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喜冷凉,所以栽培难度极大,目前上海地区仅辰山植物园保育栽培。
眼镜蛇(辰山植物园资料图)
都以为食虫植物能吃虫子,可是,上海馆的展区里竟然还有只会捕虫,不会吃虫子的食虫植物。它就是美杜莎捕虫树,只具有捕虫功能,却不能靠自身“消化”昆虫。它捕捉的昆虫被刺蝽吃掉后,排出粪便供捕虫树吸收。
除了单一的食虫植物品种,园艺专家还把食虫植物组成了一个小景,取名《向阳而生》,凸显食虫植物在贫瘠恶劣的环境中为了生存而不断进化的顽强精神,作品涵盖了食虫植物最主要的几大类,包括瓶子草、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和捕虫堇等。
复兴馆里上海展区的食虫植物组合。
在世纪馆西馆的“食虫芊影”展区,也能找到很多食虫植物。展区以湿地沼泽为原型,展现食虫植物在沼泽湿地环境中演化出来的奇特生存技能。地面模拟沼泽湿地,结合灯光,形成一条荧光河流,环绕荧光河流,三个“空岛”(食虫植物展示台)漂浮在水面上,每个“空岛”以食虫植物为主体,营造一个个奇幻的食虫植物乐园。
比如,“肚子”大大,用“盖子”上的甜汁吸引昆虫的猪笼草;靠粘液捕虫的茅膏菜;用“夹子”捕虫的捕蝇草等,它们都是经过千万年的进化,才成为了如今的“捕虫高手”。馆长黄姝博介绍,肉食植物是大自然最伟大的造物之一,它们不会思考,但又可以说极为“聪明”,进化出如此精巧复杂的捕虫工具。研究它们,不仅是研究植物本身,更是为了弄清它们在生态链中的位置,以及如何一步步进化到现在的样子。
花博园中,神奇的植物远不止“食虫一族”,只要怀着一颗好奇心,你就会发现更多的奥秘,不虚此行。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