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误发私密照两天后,「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以“既然我引起你们的注意了,就记得11月3日投票吧!”(美国大选),配合捂脸和摊手emoji机智回应了此次翻车事件。
虽然这几天欧美圈集体过年,桃总的影迷却不断发布桃总的其他照片,企图刷掉热搜中的私密图,不仅为了保护桃总的隐私,更提醒着其他人:
「克里斯埃文斯有焦虑症,请不要伤害他」
其实,桃总有焦虑症早不是什么秘密,因为焦虑,还多次拒绝漫威的邀约。
“那是一个很大的责任,6部电影可能要拍上10年”、“如果拍了部很成功的电影,生活也会随之大变,私人生活和个人隐私都会受到影响”、“非常可怕的是失控感” ……
但好在在小罗伯特唐尼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桃总最后还是接下美队的角色,并且成功克服了焦虑症。
不如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他自述的心路历程,把关注点拉回焦虑症,一起保护全世界最好的美队。
01
大胸甜心曾几度被焦虑困扰
克里斯埃文斯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无法得到自我的认同。
出身演艺世家,从小就排演莎翁名剧,十几岁就在纽约拍戏拍广告的克里斯满怀抱负,但公司为他选择的电影更多展现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鲜嫩的肉体。
比如,在2001年的《非常男女 Not Another Teen Movie》中,他饰演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足球队长;2004年主演的《一线声机 Cellular》中,他又是一名酷爱冲浪的帅哥。
克里斯不愿意接受这样卖肉的人设,为此他曾向公司抗议过,但公司却告诉他:“不这么做就没人看你演戏”。
接下来的电影,更像是验证了这一“事实”。
2005年,票房3.3亿的《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让他被影评人彻底定性为花瓶:“克里斯在电影里只负责脱衣服,极易被替代,我们可以断言他很快被遗忘。”
为了证明自己而出演的《太阳浩劫 Sunshine》,在2007年仅收回不到3200万票房,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
这样不断地循环,让克里斯陷入长期的焦虑并怀疑自己:“有一段时间,我会开始想,我拍不出好电影。”
当他开始拍摄2010年的《穿刺》时,事件升级了,他在片场出现了焦虑症:“这是我头一回对片场表现出恐惧,我真的开始思考演戏对我来说是否正确。”
其实焦虑是我们最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本身不可避免,虽然会令我们感到不适,它也有重要的存在意义和作用。作为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在现实的问题上,并产生清晰、具体的行为来解决问题。
焦虑情绪的持续时间是短暂的,一般在一天到数天就能缓解,且极少重复出现,像克里斯这样,持续时间长达好几年的,则属于病理性焦虑,也就是焦虑症,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难以自愈。
恰逢此时,漫威又邀请克里斯试镜美国队长这个角色,但由于此前出演《神奇四侠》的遭遇,让他本能地对超级英雄电影产生了抵触,9部片约更让他担心自己的焦虑症会更严重,因此多次拒绝了试镜机会。
最后还是在钢铁侠妮妮给了他很多人生规划和建议,经过心理治疗师的长期治疗,漫威总裁多次邀约甚至直接给了他这个角色,说不需要试镜,克里斯才最终决定接下。
但此时他的焦虑症也并没有好转,项目启动,他的焦虑症到了最严重的时候。
在2011年的纽约漫展NYCC上,他整个人缩在角落里,全程除了回答问题都半低着头趴在桌上,帽子压得特别低。
当有人让他摘掉帽子时,他回复“头发被帽子压乱了,所以不能摘掉,非常抱歉。把帽檐往上抬一点可以吗?”但没一会又偷偷把帽檐压低,甚至在活动结束时,其他人刚站起来他就飞速离场,因此还被网友指责不礼貌。
其实,这种令人心疼的煎熬,更像是焦虑症患者在应激事件下的症状。
因为无充分现实依据但感到即将要遇到威胁或大难临头(灾难化),克里斯控制不住突然离场,更像是焦虑表现中的行为表现,回避可能增强不安全感的处境。
他自称“只要人一多就会流汗,每次做采访回来衣服都会湿透”,其实也是明显的躯体焦虑症状,还包括心慌、胸闷、肌肉紧张等。
谁能想到,克里斯笑容的背后曾藏着那么多挣扎。
02用“嘘”让充满噪音的大脑获得平静
在采访中,克里斯曾被问到,如果可以回到过去给12岁的自己一些建议,会说什么时,他的答案是:
“嘘!”
对此,克里斯的解释是:“每个人的脑子都有噪音,这就是它的功能,问题出在我们大部分时间会一直不停地接收,听着那噪音,并认同自己的生活就是那样一团糟。其实,我们就是被胡思乱想控制了而已。然而这种情绪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帮倒忙的。”
其实,在心理学上有更明确的说法:
2008年,心理学家J.Bauer和H. Wayment曾提出过一个与处理焦虑息息相关的概念——宁静的自我(quiet ego)与吵闹的自我(noisy ego)。
脑子里充满噪音的克里斯,就像是处于一个“吵闹的自我”。
这种状态让人对于环境中潜在的威胁更加敏感、更容易从负面角度解读信息、也更容易回忆起那些令他感到焦虑的场景。
吵闹的自我,甚至会影响对焦虑的体验:
更容易将一些中立的话语也当作他人对自己的指责;
过度夸大自我的优势,并回避那些否定性的信息;
容易以一种非黑即白的目光看待事物,难以理解它们其实是复杂的;
不能忍受眼下短期的不适,也就无法获得那些需要暂时忍耐才能得到的、更深层的满足感;
对困难和压力特别敏感,碰到一点点问题,都像是遇到了天大的麻烦;
……
那一声“嘘”,指代克里斯希望获得与“吵闹的自我”相反的“宁静的自我”。
自我越宁静,人们就越不容易在未来为焦虑所扰,在生活中,一个拥有“宁静自我”的人:
能够分清哪些是无谓的指责、哪些是善意的指正,并能客观面对它们;
大部分情况下,与人相处时都能感到安宁、自在;
面对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也能够发掘出自己与对方的深层共通点;
明白什么是自己做得到的,什么是做不到的,较少因外界反馈而怀疑自己、感到沮丧;
能够以平和、甚至期待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将目光放在长远目标上;
在需要专注、紧张的时候可以完全沉浸其中,而需要休息的时候又可以彻底放松;
……
而想要获得“宁静的自我”,克里斯的选择是活在当下:
“当然生活是混乱无序的,但要找寻当下,你懂的,追寻当下,这就是生活的目标。”
活在当下不仅仅是一个流行语,其实它是一种被承认、有科学依据的生活方式。
活在当下,意味着我们意识到并察觉到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会因为对过去的沉思或对未来的担忧而分心,而是专注于此时此地。
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下,不仅能让我们更快乐,还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疼痛,减轻压力,减少它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提高我们应对恐惧和愤怒等负面情绪的能力。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与焦虑压力作斗争的人推荐了这种生活方式,并利用正念来帮助完成“活在当下”。
比如练习正念呼吸:
吸气,对自己说,“我在吸气”;呼气,对自己说,“我在呼气”。在你的下一个呼吸周期,试着对自己说,“我在这里”加上“这就是现在”。
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对呼吸的专注来提升觉察的能力,因为呼吸总是此时此地,它是终极的当下时刻,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时,我们就能从负面情绪的泥潭中抽身,回到真实存在的当下。
当你控制不住自己的焦虑和烦恼时,可以试试这个简单的小技巧。
愿我们都能与焦虑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