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新华社
——南北君语——
苏州人不能没有鲜肉月饼
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中秋已至,走在苏州的街巷里,已然能闻到从锅炉里飘来的酥皮炙烤的焦香——鲜肉月饼,这是独属于苏州人的中秋味道。
在被广式月饼包围的今天
只有江浙人依旧固执地深爱着鲜肉月饼
图源/新华网
当然我也知道,凡是牵扯到月饼,也必然是逃不开南北甜咸之争。
北方的月饼多是冰糖枣泥豆沙五仁青红丝,南方的月饼则是蛋黄火腿肉松椒盐......虽说南方的菜系主要偏向于甜口,但在点心酥饼上面,依旧保持着过去咸口的饮食习惯,南北甜咸变迁,不过是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小小转变。
对于苏式月饼,尤其是鲜肉月饼,我一开始也是无法接受的,对于一个从小就吃着广式月饼长大的外乡孩子来说,“月饼是甜的”已经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刻板印象。当我听说苏州的月饼是用鲜肉做的时候,内心也是小小的震惊了一把。
摄影/卿本十二
当然这样的惊异和略微的嫌弃都止于我在吃上了鲜肉月饼的那一刻,海啸般的耳鸣在脑海持续响起,世界仿佛静止,海浪逐渐后退,时间恍若倒流......
不得不承认,鲜肉月饼已经在那一刻彻底征服了我,它酥松的口感与多汁的馅芯在我的心下四处开花。还是没能逃过“真香定律”。从此,我为鲜肉月饼扛起了大旗,而广式月饼,很抱歉,虽然我也喜欢,但是可能再没有以前那么爱了。
鲜肉月饼,对不起,刚才外面人多,是我错了,我给你跪下 图源/新华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便是苏东坡对苏式月饼的评价,一个酥字便能想象,苏式月饼的口感如何。饼皮焦香起酥,层次分明,一口下去“屑粒索落”,肉馅饱满紧实,伴着丰腴的肉汁层层渗透,油酥夹着肉香,这感觉就像在吃升级版的生煎。(对于没吃过鲜肉月饼的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生煎内部的口感,结合烘烤后的老式酥皮,大概就是鲜肉月饼的滋味了。)
上海美食家沈宏非说:“刚出炉的鲜肉月饼,从烤锅上铲起,隔着薄薄的一张纸,当指尖感受到温度的同时,一股销魂的香味也钻进了鼻孔。”
摄影/卿本十二
没错,鲜肉月饼最佳的食用时间就刚出炉的那十分钟,饼皮温热,脆而粉,甚至还能咬到滋滋作响的油润。从酥皮的赶制到肉馅的调和,从馅芯的包裹到高温的炙烤,一只鲜肉月饼的诞生经历了许多道工序才得以最好的状态送到食客面前,吃它只需几分钟,这辈子就再也没能忘了它。
苏州人每年就要消耗掉1500万只鲜肉月饼,可见苏州人对它爱的深沉。
只是很可惜,北方的客人由于饮食习惯很少能吃到鲜肉月饼。而由于鲜肉月饼的卖相很难长时间维持,保质期也仅有两天,所以这口福大抵只能由南方的朋友来享了。
相比于精美礼盒过度包装下的月饼,苏州人更喜欢在小巷子里排着长队完成对鲜肉月饼一期一会的仪式感。守着老传统,吃着旧时光,这是只有江南人才懂得的舌尖默契。
—END—
编辑/排版/后期 | 卿本十二
封图制作 | 卿本十二
摄影 | 卿本十二
免责声明:①“苏州南腔北调”微信公众号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内容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②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③凡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④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微信公众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材料/图片/言论等)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后台留言,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关注微信公众号:苏州南腔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