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1970年冬,北京,寒风凛冽。
中关村宽敞的街道中,正在和友人交谈的科学家钱三强,突然目光一滞,快步跑向一位衣衫褴褛、双腿残疾的“乞丐”,嚎啕大哭——
“怎么是……您啊?!”
这不可思议一幕令在场每一个人震惊。
究竟是什么样的乞丐,能让钱三强大惊失色?
而这背后的故事,又让我们有怎么样的叹息与无奈呢?
若你也想知道,请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被钱三强抱住的乞丐,名叫叶企孙。
这个名字,或许对今天的你,已然陌生。
但是,在上世纪的中国,叶企孙这三个字,却是中国物理学的精神旗帜——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赵九章、彭桓武,甚至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都曾师从于他。
一生培养79名院士,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9位是他的学生,还有两位是他学生的学生。
我并不知道,这世间是否有天才,但如果有,叶企孙肯定算一个——
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便博览群书,涉猎中外。
13岁、15岁两次考上清华大学。
若他肯,年纪轻轻,便可功成名就,事业有成。
但在在清华五年,叶企孙想的不是如何入仕为官,自幼目睹民族危难,在他心中,荣华富贵、个人前途,远远比不上济世救国。
在他看来,实业不振,科学不兴,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为中华崛起而努力研发科学事业,便是他一生的追求。
于是,22岁,他远赴重洋,赴美留学,先后就读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哈佛大学研究院,一步步朝着世界物理学科的塔尖攀登——
23岁,他用近乎疯狂的努力,测出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普朗克常数,震惊世界,登上全球物理学最高峰,成为了当时无愧的“国人之光”。
丰厚的待遇,名牌大学的永久教职,光明的研究背景,通通放在他面前,但却被他笑着回绝——
“报效祖国,是我与生俱来的使命,义不容辞!”
言简意赅,却是一个中国学子火热的报国赤忱。
于是,27岁,早已在西方功成名就的他,放弃所有,毅然决定回国。
在别人忙着结婚生子,延绵子嗣时,他却婉拒一切姻缘,将自己的一切扑在事业上——
30岁,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创立清华大学理学院。
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六个系,一个个后来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大师,从他手中,走出清华,撑起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半边天!
为了邀请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前来执教,他不惜三顾茅庐,自诩骄傲的他,为了学生,把腰板一次次折弯……
于是,东南大学的吴有训、萨本栋,以及国内外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来到清华,使清华大学一举成为中国第一流的高校。
别人都说他傻,自己不结婚,不生子,却把学生们宝贝得跟自己的骨肉似的。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学生,不仅仅是学生,还是振兴中华的点点星火,更是他豁出命要守护的未来——
他力排众议,让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来清华任教;
破格录取了钱学森,破格送李政道去美国留学;
那时,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每当他的学生因为参加爱国运动被捕被抓,他往往不惜以性命相护,闯龙潭,入虎穴。
“献身科学!振兴科学!扛起科学大旗救祖国于危难!才是你们的使命。”
一次次,哪怕被人背后说“怂包”,他也顶着压力守护他的学生,守护祖国的未来。
可是,年轻人的热血往往被冲动点燃,这其中就包括了熊大缜。
熊大缜又名熊大正,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兼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先生助手。
叶企孙极为看重熊大缜,为此,为后者争取来了去德国公费留学的机会。
但是,适逢国难,一腔热血报国的熊大缜,萌生了入伍参战的想法,并主动向叶企孙请求退学参军。
可是,很快,令人绝望的消息还是传来了——
1939年,熊大缜身陷囹圄,在秘密押解的途中,不幸遇难。
痛失栋梁,对爱生如命的叶企孙而言,如剜心之痛,久久不能平复,成了横亘在他心间的一个过不去的心结。
可或许连叶企孙也没有想到,这桩心结会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境遇——
作为一名实事求是的科学家,作为一名爱学生的老师,为了帮熊大缜讨回公道,清洗冤屈,在熊大缜去世的那些年,叶企孙一直在四处求告。
但纵使所有人都知道熊大缜的死,是一场错误。
可就是没人愿意直面自己的错误。
一直为其伸冤的叶企孙,成为了众人的眼中钉。
于是,这位物理学界大师中大师,学术泰斗,处处碰壁,饱经折磨,科学家的身份没有了,丰厚的待遇失去了,甚至连健康都被剥夺了——
1968年,年至古稀的叶企孙被抄家、揪斗。
70岁时被关进监狱,拷打与折磨让他小便失禁,行走困难,原本挺拔的腰身弯成了90度!
无论别人怎么审问他,他只有一句话——
“我是科学家,我不说假话!”
这样的回答,让审问者暴怒,他们更加疯狂地、以非人的手段折磨叶企孙,最后,甚至逼着他写下——
“熊之被镇压,吾认为他是确有应得之罪!“
杀人诛心,不过而已。
那一刻,叶企孙的灵魂被杀死了!
他彻底疯了——
从此,那个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叶企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和幻想症的老乞丐。
出狱之后,他大多时候,拖着肿胀残废的双头,穿着破烂的衣衫,在中关村游荡,身体佝偻,逢人要财,却从不多要,一两元即可。
可即使沦为乞丐,即使疯言疯语,即使被鄙视、被羞辱,每每见到青年学生,他的脸上总是笑盈盈的,嘴里念叨的也是关切叮咛之语。
文前那一幕,就是学生钱三强与他相遇时的情景。
钱三强大哭着想要扶起自己的老师,但明明已经落魄到如此地位,叶企孙第一反应却是——
“你快躲开,别让我连累了你。”
此后很多年,每每回忆这一幕,钱三强都会难过得流泪……
那个名震中外的物理学教授,那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宗师,最后留给世人的,竟然连一个体面的背影都没有……
1977年,叶企孙病入膏肓。
弥留之际,无儿无女,将一生奉献给中国科学事业的叶企孙,反复念叨的,只有三个字——“回清华”。
那一年,他79岁。
他惦念的清华园依旧静静矗立,但世间却再无叶企孙……
1987年,在去世十年后,叶企孙被恢复名誉。
1992年,127名海内外学者联名呼吁,请求清华大学为也叶企孙树立铜像,却因有人反对而流产。
1995年,叶企孙的铜像终于在清华大学树立,但也只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叶企孙这一生,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命运多舛。
他曾看见过巅峰之景,也曾感受过深渊之苦。
十年蒙冤,十年昭雪,八年反复,他终于“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清华园……
生于忧患的时代,目睹了中华的积弱,立志找到救国之路。
学成归国后,他一心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
没有子女,却为泱泱大国培养了万千英才;
没有巨著,却为济济群英留下了永恒典范;
没有功名,却为民族复兴倾尽了毕生心血。
面对这样的叶企孙,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泪水一次又一次迷蒙双眼——
他本是最不应该被遗忘的人,但如今又有几人记得他的名字?
有些事情,我们虽不愿再提,但有些人我们永远都不该忘!
唯有记得,才是前进路上最好的清醒剂。
叶企孙,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无价财富,更是人性本身的沉痛反思,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