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将魂(蜀国七雄)

150

今天

恩施州“绿色山河红色魂”

红色故事大家讲

讲述人朱晓梅

讲述 “韦氏七雄”的英雄事迹

▾ 点击收听 ▾

一门忠烈 韦氏七雄

讲述人 | 中共咸丰县委党校 朱晓梅

1933年秋,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转战湖北咸丰。10月27日,军部进驻大村集镇。由于战事频繁,缺医少药,20多名战士伤口化脓,病情加重,这一情况让红三军的指战员贺龙焦虑万分。

在此危急关头,红军找到了家住大村桥顶山下的韦广宽。他医术高明,为人忠厚,欣然接受红军的邀请,并主动提出将伤员安置在韦家大院。就这样,韦家大院就成了红军的临时后方医院,韦广宽也由一名普通的群众转变为后方医院的主治医生。

为躲避团防势力的搜索,他们将轿顶山山洞开辟为另一个后方医院,韦氏一家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崖、爬藤梯,为伤病员们送饭、换药,直至他们痊愈归队。时间一长,韦氏一家与伤病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也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1934年4月,红三军主力离开咸丰后,当地团防朱海峰不断制造事端,想置韦广宽于死地。韦广宽义愤填膺,拉起一支名为“小红军”的队伍。由此,他由一名医生转变为一名革命者。

同年底,“小红军”被红三军鄂川边独立团改编为咸丰游击大队,韦广宽为大队长,红军傅忠海为政委。1935年初,在傅忠海的介绍下,韦广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他彻底转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同年2月,团防头子朱太根趁红军主力远离咸丰之际,集结1000余人包围韦家大院,向游击大队发起猛攻,将韦家大院40多间房屋一洗而空,紧接着放了一把火,韦氏家族几代人的基业,燃尽于熊熊大火之中。

面对团防势力的威逼,韦氏一家丝毫没有退缩,他们参加革命的决心更加坚定。1935年2月19日,韦广宽带领游击队攻打朱太根,不料消息泄漏,洞中敌人早有准备。进攻时,韦广宽的三儿子韦定安冲在最前面,刚到达洞口,只听见几声枪响,韦定安应声倒下,跌落悬崖。恰在这时,韦广宽接到独立团指挥部的命令,要求迅速带领部队向湘西转移,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我是党的人,一切听党指挥,仇总有一天会报的。”他强忍巨大悲痛,在战乱中抢回爱子的尸体,撤出战斗。

22日,韦广宽带领部队随独立团向西进发。27日,与红六军团一部会合,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艰难的长征中,他的二儿子韦定富牺牲于湖南万民岗。接连失去两个爱子,让韦广宽悲痛万分,但他依旧坚持走完长征路。不幸的是,四次中弹负伤和痢疾的折磨,让52岁的韦广宽牺牲于白玉县,同时牺牲的还有他的侄子韦定贵,随他加入长征的另外两个亲人朱平安、朱平松也先后牺牲于湖南大庸和桑植。他的五儿子韦定官,跟随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却没能看到新中国的诞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于华北战场。

韦广宽和他四个儿子、两个亲人参加革命,舍生取义,先后牺牲于团防势力的围攻、长征途中和抗日战场,他们的英勇事迹在鄂西地区广为流传,被称为“一门忠烈,韦氏七雄”。

“韦氏七雄”用倒下的身躯,为我们树立起坚贞不渝、不畏牺牲的精神丰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传承发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用奋斗擦亮青春的底色,完成一代又一代的接力。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943756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