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前5年的冬日,济阳宫内一片喜气洋洋。皇子刘肥刚刚诞下了一个儿子,据宫女回禀,甫一降生,便有红光照亮了整个内室,分外祥瑞。刘肥看了看襁褓中的骨肉,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给他取名“刘秀”。
一 皇胄落难,童年锤炼志向
这个平凡的冬日,竟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的开端。
刘秀生而注定不平凡,他拥有皇室血脉,是西汉宗室中的一员。只可惜好景不长,刘秀还不满10岁,父亲刘肥便病逝了,这让刘秀本应体面度日的童年,一下子蒙上了阴影。
少年刘秀不得不放下书本,进入田里劳作。白天勤勤恳恳地种地,晚上则借来古籍揽括。他由一个顽皮活泼的皇族子弟,变成了早早担起家业的少年人。
村民们看着刘秀日复一日地辛劳,不免感叹命运的无常。刘肥当年还是位荣耀的皇子,一夜之间便黯然离世,无父之子刘秀谋生艰难,实在叫人唏嘘。“小秀子今年才几岁呀,那么早经历生死大事,这孩子的心智定会快速成熟。只希望命运别再跟他开这种玩笑了。”
刘秀并未屈服于命运的捉弄,而是倔强地活下去。他会在田间劳作之余,握着稻草做笔,在土地上练习书写。熟识的邻里大叔经常看见,便给他带来字帖和四书五经。刘秀就趁着月色读书,一遍遍揣摩古人的智慧。
“唉,小秀子就是太聪明了,被那宿命折磨得太早。但这孩子一定会大有作为的,看他那么用功,根性还很硬朗。”邻里大叔摇摇头,又为刘秀添了几本好书。
刘秀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期望。他在逆境中坚持着,高贵的志向,日后终成大器。
二 读书结识知音,报国扬名誓约在心
岁月荏苒,刘秀渐渐长大,靠着皇室血统进入太学学习。《尚书》《春秋》等典籍尽收眼底,他也在这里接触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
“君子爱才,取士必得其心”“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些句子深深影响了刘秀的心智。他不再是那个只知埋头苦读,而是时时自省,处事见仁见智。
正是在太学期间,刘秀遇见了表妹介绍的阴丽华。阴丽华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个性温柔稳重,又兼具才华,一见倾心的刘秀立志要娶她为妻。
当时的刘秀不过是一个无官无禄的书生,向心上人表达心意时,只得这样说:“我一定当得起你,我一定会做到执金吾,娶你为妻。”执金吾掌管京城禁卫军,地位崇高,刘秀这句豪言,让阴丽华羞答答却也暗自期待。
太学内,刘秀不仅学业出众,为人也颇有气节,深受尊敬。有次与同窗厮混的纨绔子弟欺负一个新来的穷苦学子,被刘秀出面制止。他当场痛斥那些子弟不学无术的恶行,又慷慨解囊帮助了那位可怜的学子。“大丈夫志在四方,怎能欺压软弱。你们这些纨绔如何报效国家社稷!”刘秀义正辞严的话语深深触动了一帮子弟,纷纷羞愧低头。
这件事传开后,太学中无不对刘秀刮目相看。“刘秀是西汉宗室,却一心报国扬名,不沾染纨绔气。他必成大器!”人们如此议论着。
刘秀也在学业中积累人脉,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有个孤儿身世的青年学子王凤,天资聪慧不输刘秀,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切磋学问讨论时政。王凤没有世俗眼光,称赞刘秀“志存高远,必有作为”。刘秀也预言道:“我观王凤品性,定能扶社稷于危难之际!”后来王凤果然成为刘秀麾下猛将,立下汗马功劳。
三 期待在巨变中破茧成蝶
谁料西汉的基业即将瓦解,王莽这个死对头冒起,终于在公元9年夺取了汉室江山。刘秀这个西汉宗室,顿时沦为囚徒。
牢狱中的刘秀并未屈服,他静心等候时机。公元23年,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最强大的当属绿林军和赤眉军。趁机逃狱的刘秀也起兵响应,和绿林军勾结一同反叛王莽。
为了爬上更高的位置,刘秀接受了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并出任偏将军。很快,他率三千兵马在昆阳击败了王莽大军,一战成名。
这一年,正是刘秀离开阴丽华整整三年。三年前,年仅27岁的刘秀向心爱的阴丽华求婚,对她说“我一定会娶你为妻”。谁知世事难料,三年后的刘秀已经是反叛军的将领,在战火中杀伐纷飞。
“三年未见了,秀儿现在在哪里,经历了什么?他还记得我吗?”阴丽华望着窗外出神。她不知这个对她一往情深的青年,已经在命运洪流中历练出不凡的气度来。
刘秀也时时思念着阴丽华,这份思念成为他在困境中的精神支柱。他在牢狱苦守时,会想象那个温婉可人的姑娘,为自己鼓励加油。终于等到了翻身机会,他更要为阴丽华赢得尊严和地位。
“丽华,请你再等等我。这乱世即将,我一定如愿以偿,娶你为妻。”刘秀在刀光剑影中默默誓言。昆阳大捷后的宴席上,将士们为刘秀欢呼喝彩,他却只想念着某个期盼他扬名归来的女子。
四 背水军心,盟友反目
可就在刘秀得意之时,更始帝对他生出了戒心。更糟糕的是,更始帝连他的兄长刘縯也杀害了。
刘秀对此忍气吞声,甚至向更始帝谢罪请罪。他强忍痛苦,只想保全性命,等待机会。
更始帝将刘縯杀害的噩耗传到刘秀耳中时,他正在帐内与心腹密谋下一步计划。噩耗一出,刘秀脸色苍白,手中的茶杯“啪”一声摔在地上。
“大人息怒,我们一定会为总督报仇的!”心腹安慰道。
刘秀抬起头来,眼中透着凛冽杀气:“我自会报仇,现在不能激怒那伪君,保全实力才是要紧之事。”
他沉默着来到河边,凝视奔流不息的河水。“兄长,请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瞑目。只是现在还不是时机。”
夜深人静时,刘秀独自来到兄长坟前,泪如雨下。“兄长,我没有保护好你,对不起......但你的死一定不会白白,我定会让更始帝血债血偿!”
第二日,刘秀如常朝见更始帝,谄媚地谢罪请罪。更始帝得意洋洋,丝毫不疑有他。
面对曾经的盟友,现在反目成敌的更始帝,刘秀强忍痛苦和仇恨,只等着机会将他踢入地狱。
五 洛阳称帝,外强中干的局面
天无绝人之路,刘秀终于等来了翻身的好时机。
公元27年,他趁更始帝不备,率领部下在洛阳称帝,建国号“汉”,正式与更始帝决裂。此时的更始帝已是强弩之末,不久便被刘秀击溃,自尽身亡。
入主洛阳的刘秀,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他想起许久未见的心上人阴丽华,派人将她接到身边。
可这次重逢,却充满了惊骇与羞愧。
原来在他起兵期间,刘秀就政治需要,娶了郭氏为妻。郭氏已经生下一个儿子,且被立为贵人。
刘秀对阴丽华还怀有真情,于是也立她为贵人。一时间,后宫有了两个女主人。
阴丽华心中苦涩,却也明白大局为重。为了刘秀的江山社稷,她甘心屈就作第二者。当刘秀犹豫立后之事时,她主动让贤,推举郭氏为皇后。
终于,天下太平之时,刘秀改立心爱的阴丽华为皇后。从此,他们恩爱不渝,共治天下。
洛阳城内,百姓们议论纷纷新皇帝刘秀的作为。有人担心这个凭借战争打天下的新君主,会像暴君一样荒淫残暴。然而刘秀上台后并未大肆诛杀异己,反而安抚人心,任用贤能,使百姓稍安。
“这位新皇上比更始帝强多了,不滥杀无辜,我看天下会太平。”“但他军权在握,朝堂上文臣地位还不稳固。恐怕外强中干,要防备权力内斗。”民间判断不一。
刘秀也深知自己初登帝位,根基尚浅。他小心翼翼地处理各方势力,既留心军政大权,也重用贤能文臣,使政局日渐稳固。
六 恩爱理政,共治盛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东汉已经建立多年。
皇帝刘秀改名刘庄,又称光武帝。他开创的东汉王朝,国泰民安,文武大治。
刘庄将心爱的皇后阴丽华视为肺腑之亲,天下之共主。在阴皇后的辅助下,他安心治理天下,将汉室基业发扬光大。
结语
阴丽华则以仁厚贤明闻名天下,深得百姓爱戴。她教导太子与储君们读书习武,培养他们成长为英明君主。
东汉的盛世太平,与这对仁君贤后的恩爱理政分不开。
多年战乱终于平定,百姓也期待永远的太平生活。刘庄与阴皇后夫妻同心,一方面疏通朝政,广开言路吸纳贤才;另一方面赈济民众,减轻税收,百姓们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