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下(电视连续剧凤凰山下)

176

凤凰山下(电视连续剧凤凰山下)插图

遵义凤凰山文化广场

《遵义景致》诗是旧时广泛流传于遵义城坊间的一首通俗易懂的“打油诗”,相传为遵义民间高人“樵斧山人”所作,其诗中有一句“大小二龙隔河站,鲤鱼背上凤凰山”。我们知道,“大小二龙”即大龙山、小龙山,分别处在湘江河两边,小龙山即现在的红军山,凤凰山大家就更熟悉了。而“鲤鱼背”呢?据相关专家考证,就在凤凰山下面,是一个平坦而广阔的“坝子”,其实就是今天的凤凰山文化广场。旧时那里是一片广阔而肥沃的良田,并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鲤鱼田”。

相传在穆氏入主穆家川(遵义老城)的唐末宋初时期,穆家川有一对老夫妇,长年累月跟地主家劳作耕种,却终年食不果腹。穷则思变,他们决定自己去开山辟土,开垦属于自己的土地。于是他们沿着湘江河一路寻找,终于在凤凰山下的湘江边,找到了一块可以开山造田的河滩。于是他们就在这片河滩上,移石填土,花了好几年时间,终于造出了一片良田。可是,新造的田总蓄不住水。水干了,夫妻俩就到河里挑水来灌田。一遇天旱年份,靠挑水来灌田根本就无法解决问题,最后的庄稼也只能是欠收或绝收。劳累成疾的这对老夫妇,最终带着遗憾而双双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一个刚成年瞬间就成了孤儿的儿子小黑。

还好的是小黑这个小伙子身强力壮,从小就跟随父母挑水灌田,有使不完的力气,于是继续每天挑水灌田。但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同时长期的营养不良使他的力气一天不如一天。这年的庄稼绝收,似乎已经又是一个肯定的答案。

一天,小黑又从河里挑来两桶水,放到田坎边准备倒入田里,突然间发现桶里有两条鲤鱼,一大一小,在桶里游弋的样子十分美丽。这对于极度需要改善营养的他来说,这将是一顿十分可口的美餐。可他舍不得吃,因为他觉得那也是两条值得珍惜的可爱生命,于是他把它们倒在田中喂养。可奇怪的是,从此这片田就再也不漏水了,天上的雨水和山中的泉水总让这片田保持了合适的水位。他也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培育田里的庄稼,从来没有过的好收成正在等待着他。

等到茁壮的稻子抽完穗,谷子慢慢地弯下腰的时候,就是稻田该放水的时间了。生活在稻田里那两条鲤鱼已经长大,怎么办呢,放水就意味着那两条鲤鱼因无水而死,最后成为盘中餐。想到鲜鱼汤的美味,他不断地咽口水。但这片稻田不再漏水会不会是它们之功劳呢,这样对待有恩于自己的生灵是否不道德呢。小伙子经过一阵痛苦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决定把他们放归河里。

小黑将鲤鱼放在湘江河里的时候,那两条鲤鱼突然异口同声开口说话了。它们对小黑说,其实它们是在湘江河修炼的两条鲤鱼精,因为贪玩才误入水桶中,以为生命将从此终结了,没想小黑并没有杀生,于是它们就帮小黑补上田里的漏洞。现在又放它们回归河里,它们认为小黑是个好人。既然好人,就一定会得到好报。

从此以后,小黑的那片稻田年年丰收,家境也渐渐殷实,后娶妻生子,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富人家。为感谢这两条神奇的鲤鱼,他就把这片良田叫做“鲤鱼田”。

近代,随着遵义新城建设的不断扩大,“鲤鱼田”渐渐变成了人们休闲的小广场。上个世纪,随着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军山烈士陵园的建设,“鲤鱼田”小广场越变越大,后来终建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凤凰山文化广场。

凤凰山下(电视连续剧凤凰山下)插图1

凤凰山文化广场草坪雕塑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943756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