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孤儿院攻略录音带(神秘的孤儿院图文攻略)
阿诚,2岁时被在明家做佣人的桂姨从孤儿院领养并生活在明家,刚来明家的3年,桂姨对阿诚呵护备至,但到阿诚5岁时,当桂姨发现阿诚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后,就对阿诚进行了长达10年的虐待,阿诚15岁从明家“越狱”被明楼发现才彻底揭开真相,桂姨被明楼赶出了明家,阿诚的命运也彻底被扭转。
此后阿诚跟着明楼,一起出国留学,一起有了共同的信仰,并同样地都以多重身份回到上海。
剧中,当明家不考虑阿诚的感受就让桂姨回明家时,他说“我不过是个仆人嘛”,当阿诚和明台打架时,明镜让阿诚让着明台,阿诚说“从小都是我的错”,当明镜向苏医生介绍明台时,明家很多照片里都没有阿诚的身影,很多细节都表明,同为养子,阿诚的确不如明台,甚至有时候看起来他确实只是明家的仆人。
原著中,阿诚叫明镜为大小姐,叫明楼为先生,叫明台为小少爷,仅称呼上就已显阿诚与明家人的距离感,尤其是明镜对阿诚的态度,但明镜牺牲前的这一举动,其实揭示了明镜是否将阿诚当着明家人。
明家对阿诚的“恩”
阿诚,原本只是孤儿,却被孤儿院的嬷嬷当成骗桂姨的工具。
当桂姨以为阿诚是自己的亲儿子时,她用自己的工钱给阿诚买穿的、吃的,用的,连明楼上好的旧衣服她都舍不得给阿诚穿,她给阿诚的虽然差点,但都是全新的,满满的母爱,这种幸福生活,阿诚过了3年。
当桂姨得知阿诚不是自己的儿子后,立马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每晚拿眼睛瞪着阿诚,在明家人在时,她不允许阿诚凑上来,在明家人背后,她天不亮就使唤阿诚搬煤、烧水、扛木头,阿诚不仅被逼着干重活,桂姨还不给他吃的,很多时候阿诚饿晕过去了,桂姨对他就是一顿毒打,满满的报复欲,这种悲惨生活,阿诚过了10年。
15岁那年,再也受不了的阿诚计划在桂姨去静安寺上香的初一,他带上水和平常积攒下来的饼干,还有从明楼办公室偷来的地图“越狱”,他要回到孤儿院,这个原本他就该在的地方。
可命运就是有一种“鬼使神差”,因饿和太阳毒辣,阿诚晕倒在了离明楼所读中学一步之遥的位置,很快,明楼发现了并带走了他,后来明楼从平常桂姨的举动和阿诚除了过年过节穿一身干干净净应个景就再也见不到人影,到阿诚衣服夹层的饼干洒落一地阿诚心痛趴地上抓起来吃,再到看见阿诚身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处处伤痕,明楼已然猜到了真相。
极少动怒的明楼气疯了,他做主,不仅将桂姨赶出了明家,还给桂姨放狠话:你要折磨一个孩子,你要虐杀一个人,我就偏要他成才,成为一个健康人,一个正常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阿诚也的确如明楼许下的狠话一般,成长为了一个善良且大义,有理想与有信仰的人。
可以说,因明楼和明楼背后的明家,阿诚的命运发生了最根本的变化,一个他以前敢都不敢想的生活,明家直接给了他衣食无忧,更间接给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让他成为了最好的“阿诚”。
5岁之后,是阿诚最黑暗的时光,15岁之后,是阿诚最幸福和最光明的时光,从黑到明,明家给了他重生,更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而一个人,越是在最绝望无助时破空照射进来的光,就越发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阿诚对明家的“报恩”
阿诚成为了明家的“一份子”,他跟着明楼一起出国留学,一起进步,再回归时,他配合明楼行动,却又一直尽心尽力地维护明家。
他给了明楼、明镜和明台三个人不一样的东西。
阿诚给了明楼忠诚。
明台和于曼丽是一对生死搭档,明楼和阿诚亦是一对生死搭档,生死同命,而作为明楼的秘书和司机,尽管备受委屈,但阿诚对明楼言听计从而从无抱怨。
明台不仅在除夕夜除掉了汪芙蕖,还为了救程锦云,在月色咖啡馆击杀了13名76号特工,阿诚受明楼的指示在76号门口等汪曼春,尽管他并不知道汪曼春什么时候出来,尽管天气严寒他被冻得耳根通红,手上和耳垂上都有明显的冻疮,可他就是傻乎乎地在门口而不是车上等汪曼春,正如他对汪曼春说的“先生吩咐,就在门口等着。坐在车里等,对汪处不尊重”。
后来明台汪曼春所抓后,明镜受尽汪曼春羞辱而在雨中痛斥明楼的不作为,却被明楼有生以来第一次怒目相视,痛苦和痛恨交织,当明楼未经允许回了明公馆后,明镜生气不已,阿诚心虚地跪在了台阶上,尽管明楼为他求情,但明镜“他是没有错,错就错在他跟了一个冷血无情的主子。我就拿他杀杀明长官的锐气”,后明楼在小祠堂向明镜表明真实身份,两人聊了许久才出来,阿诚依旧跪在台阶上,明楼对他说“我们走”,阿诚马上站起来又给明楼开车去了。
明楼的话,阿诚奉为圭臬。
尽管自己受苦受累,更受委屈,但他却从没有半点怨言,而是尽心尽力地做好明楼左膀右臂,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忠诚,回报明楼当初为他做主,给他不一样人生的恩情。
阿诚给了明镜敬与宠。
明镜是明家的大姐,大小姐,更像是“家长”,阿诚给明镜的,有姐弟之间的关爱,有“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桂姨除夕夜来到明家,而再次见到养母,尽管明镜好心地叫了一声阿诚,但阿诚并没有理睬明镜而是径自进了自己的房间,这是他第一次没有理睬明镜,后明镜找他,他也并没有怨恨,而是垂手而立,极为恭敬地站在一旁听明镜跟他聊桂姨的事。
后来,董岩来取明镜放在银行保险柜的东西被76号特工盯上,为了防止明镜被暴露,在明楼不在办公室的情况之下,阿诚瞬间做主叫还在家里的明台出面,而他自己也以拿明楼干洗衣服之名去了银行,暗杀了为76号充当眼线的银行职员小秦。
明台被抓后,当他开车送接受日本军方盘问的明楼回到新政府时,他在门口看到了被雨水淋透且被汪曼春羞辱的明镜,他赶紧下车拿了把伞跑过去扶住了悲伤不已的明镜。
剧中有一个更直接的细节,明镜因为私买军火被76号特工陈亮所抓,阿诚在新政府门口看到被手铐铐住的明镜,他赶紧跑过去问明镜怎么回事,听到明镜诉说委屈,他让陈亮解开手铐,还拿着手铐质问陈亮“是你抓的我大姐”,说完,对陈亮就是一顿胖揍。
恭敬是他对明镜最看在眼里的态度,保护明镜的安全,不让明镜受委屈,是他隐藏在心底对明镜的“宠爱”,既敬,也宠,既有因身份而客观存在的距离,更有因相处而主观存在的感情。
阿诚给了明台保护。
原著中,明台被救,几乎都是阿诚在执行,他策反梁仲春,提前给程锦云发了一个新政府临时监狱的医师证件,还安排了一辆全是自己人的殡葬车,明台的“活”,阿诚功不可没。
而在电视剧中,阿诚犯的三个错,皆是为了保护明台。
一次军校解救明台。明台在飞机上被王天风强行带入了军统的军事学校,阿诚在未请示明楼的情况下私自安排了人手解救明台,却被明台拒绝;二次误捡手表。明台为获取日本第三战区军事部署计划,在日本领事馆被发现并与日本人动了手,搏斗之时,手表掉落而浑然不知,日本特高课南田洋子以手表为饵,阿诚为了保护明台偷偷捡了手表;三次是暗杀孤狼。从梁仲春得知孤狼捡了录有明台声音的录音带,他又未请示明楼,就与明台前后夹击枪杀了孤狼,让斗争形势急转直下。
正如明台为救战俘营劳工陷入敌人圈套时,他对明楼说过的:就算拼了我这条命,我也会把他完完整整带回来。
阿诚是可以不要命的去保护明台,尽管在明家,明镜宠明台,明楼对明台要求严格却从无打骂,只有阿诚,跟明台从小打架从不相让,所以明台最怕阿诚,但当危机时刻时,他可以为明台拼命,阿诚从始至终都是明台嘴上和心上的“阿诚哥”。
我一直觉得,阿诚对明楼,有上下级之间的从属,更有生死搭档的情义;阿诚对明镜,有弟弟对姐姐平辈的维护之情,也有拿明镜当“长辈”的尊敬之礼;阿诚对明台,有作为兄长的责任,也有因共同目标滋生的战友之情。
三种并不一样的“情”,是阿诚承了明家的恩情之后,以自己的善意和信仰给明家的最好的回报。
明镜牺牲前这一举动,揭示明镜是否将阿诚当成明家人的真相。
明楼救下明台之后,向明镜坦白了他地下党的真实身份,提醒明镜桂姨是日本间谍,还请求明镜以送明台骨灰去苏州安葬为由登上日本人开往满蒙的列车,实行代号为“越轨”的行动。
大姐,您听我说,日本人有一列火车满载着三十节车厢的生铁要开往满蒙,这批物资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南方局经研究决定,在苏州段进行列车接轨行动,将这批物资运往第三战区皖南。
阿诚将明镜护送上列车,而桂姨也拿着包裹上了车,而明镜上火车前,就已经预感了这趟列车将会成为她永恒的归宿,她不畏惧,因为无所畏惧。
阿诚带着他的小分队在食物里下了迷药,而被反锁在开水房里的桂姨顿觉出了事,为了保命和控制大局,她打开车窗,徒手爬到了明镜的包间,桂姨用枪指着明镜,正好被来接明镜的阿诚看到,阿诚掏出枪对着桂姨,桂姨以阿诚是她私生子身份蒙骗阿诚,但阿诚却早已知晓所有真相,桂姨向明镜扑过来,阿诚抓住时机一枪毙了桂姨,桂姨倒在了阿诚脚下,血污溅了阿诚一裤脚,阿诚赶紧带着明镜离开。
眼看快要到达目的地,但在置放杂物的车间日本隐藏了一个秘密护送小队,各种机关枪、步枪纷纷扫来,明镜不幸中弹且伤到了大动脉,明镜知道自己已经走不了了,她不想因为自己而毁掉整个行动,更不想拖累誓死都在保护他的阿诚。
她大叫一声“阿诚”后奋力地将阿诚推出了车厢门,猝不及防的一推,正好将阿诚推到车厢分离的铁链上,对面的黎叔和程锦云接住了阿诚,明镜抱着假骨灰盒,日本人的子弹一颗颗打在她的后背,打穿了她的前身,她对着明台大喊“分离挂钩”,而后对着明台微笑,毫不犹豫地拉响了手中的炸药,明台忍痛亲手把挂钩分离。
明镜消逝在一片火海之中,如此悲壮。
至死,她都在完成明楼的嘱托,至死,她都在履行一个地下党员最高的信仰,至死,她都在保护阿诚,那生命消逝前的“奋力一推”,让我看到了明镜内心对阿诚深沉的爱,一种平常不言说,却在最关键时刻爆发无穷力量和誓死守护的真情。
明镜,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考虑到了阿诚,给了阿诚生机,虽不是血缘关系上的家人,却在情感和行为中,处处彰显着一家人该有的温度与情义,而往往后者,才能真正称之为“一家人”。
有这么一句话:与你有血缘关系却不能与你荣辱与共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家人。与你没有血缘关系却能与你荣辱与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家人。
阿诚与明家并没有血缘关系,但以共同的信仰为根基,以情感和用心付出为养分,阿诚与明镜、明楼和明台组成了一个充满温情,又坚固无比的家,他们,是一个大家之下的一家人,更是明家这个小家之下的一家人,“大家”代表“义”,小家代表“情”,情义之间,谱写了一首不是一家人,却甚是一家人的赞歌。
阿诚,是明家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他是堂堂正正的明家人,更不辱明家人之风骨。
明台被港大退学的事被明镜知晓,明镜罚明台跪在地上,对他一阵数落和责骂,明楼为明台说情反被明镜指责他没有担好大哥的责任,还对着一旁的阿诚说:
还有阿诚,整天穿得像个纨绔子弟,好好的孩子,都跟你学了些什么呀,穿得像个小开一样。
第二天,阿诚为穿什么衣服犯愁,千挑万选穿了一件颜色比较朴素的中山装,吃早餐时,明镜因为明台的事情依旧担心地吃不下早餐,她让明楼上班前看一下明台,并对着一旁正在吃早餐的阿诚说:
阿诚啊,我们明家是不是明天就要破产了,穿成这个样子。
阿诚百口莫辩,不管他穿什么样,他都无辜地成了明镜气头上的发泄口。
一家人,不就该这样。
日常里,可以莫名其妙生你气、拿你开心,但生死攸关时,却能拼最后一口气护住你。
明镜的“我们明家”,是“我们”,是有阿诚的明家。
你说呢?